拟挽歌辞三首·其二

〔魏晋〕陶渊明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作品简介

《拟挽歌辞三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诗人假设自己死后的情况,表达了自己对生死的看法,又安慰亲友不必过于悲伤。第二首诗是写出殡前的祭祀。诗人描述亲人的哀伤,自己虽感到不能饮酒的遗憾,但已为离开家园而有些黯然。

创作背景

陶渊明一生究竟只活了五十几岁(梁启超、古直两家之说)还是活到六十三岁(《宋书·本传》及颜延之《陶徵士诔》),至今尚有争议;因而这一组自挽的《拟挽歌辞三首》是否临终前绝笔也就有了分歧意见。逯钦立在《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中就持非临终绝笔说,认为陶活了六十三岁,而在五十一岁时大病几乎死去,《拟挽歌辞三首》就是这时写的。而吴小如认为,这三首自挽诗是陶渊明在大病之中,至少认为自己即将死去时写的。至于具体的写作时间,由于《自祭文》明言“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九月,而自挽诗的第三首开头四句说的“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竟与《自祭文》时令全同。因此把这三首自挽诗定为作者临终前的绝笔,当作于陶渊明逝世前两个月。

翻译注释

翻译

生前贫困无酒饮,今日奠酒盛满觞。

春酒清香浮泡沫,何时能再得品尝!

佳肴满案摆面前,亲友痛哭在我旁。

想要发言口无声,想要睁眼目无光。

往日安寝在高堂,如今长眠荒草乡。

一朝归葬出门去,想再归来没指望。

注释

(1)湛空觞:此处是说往日的空酒杯中,如今盛满了澄清的奠酒。湛,训没,训深,训厚,训多;有的注本训澄,训清。

(2)春醪:指春天新酿熟的酒。一般新酒,大抵于秋收后开始酝酿,第二年春天便可饮用。

(3)浮蚁:酒的表面泛起一层泡沫,如蚁浮于上。

(4)肴案:指摆在供桌上的盛满肉食的木盘。肴:荤菜。案:古代进食用的一种短脚木盘。

(5)盈:指摆满。

(6)傍:即“旁“。

(7)荒草乡:指荒草丛生的坟地。逯本据《乐府诗集》于此句后校增“荒草无人眠,极视正茫茫”二句,为诸本所无。然此二句与第三首“四面无人居”“荒草何茫茫”等句重复,故当删去。

(8)出门去:指出殡。

(9)良未央:未有尽头,遥遥无期。良,确,诚。一本作“夜”。

全文拼音版

wǎnsānshǒu··èr
zàijiǔyǐnjīndànzhànkōngshāng
chūnláoshēngshígèngnéngcháng
yáoànyíngqiánqīnjiùpáng
kǒuyīnshìyǎnguāng
zàigāotángqǐnjīn宿huāngcǎoxiāng
zhāochūménguīláiwèiyāng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著名诗人、辞赋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躬耕田园。其诗风清新自然,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饮酒》等,展现了对自由、淳朴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成为中国文化中高洁品格的象征。

相关推荐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

〔南北朝〕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拟青青河畔草

〔南北朝〕鲍令晖

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

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台中。

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

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

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

拟明月何皎皎诗

〔魏晋〕陆机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

拟古九首·其三

〔魏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拟行路难·其二

〔南北朝〕鲍照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千斵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帐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拟行路难·其十二

〔南北朝〕鲍照

今年阳初花满林,明年冬末雪盈岑。

推移代谢纷交转,我君边戍独稽沉。

执袂分别已三载,迩来寂淹无分音。

朝悲惨惨遂成滴,暮思遶遶最伤心。

膏沐芳余久不御,蓬首乱鬖不设簪。

徒飞轻埃舞空帷,粉筐黛器靡复遗。

自生留世苦不幸,心中惕惕恒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