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

〔清代〕林则徐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威严高耸的嘉峪雄关,连接着祖国西部的河山。万里谪戍伊犁的我,有幸停驻此间。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三座三层巍然拱峙的城楼高阁,与秦地的笔直的树木遥相连接。逶迤伸展的长城城垣,压低陇山的云烟。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与嘉峪关摩肩并立的,是那峻峭挺拔的祁连山。看了使人入迷的,是那关外空阔无际的戈壁滩。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谁说千百年来险固的关隘要数崤塞和函谷关,回头东看,崤函不过是封关的一团泥丸。

注释

(1)缭垣:指围墙。

(2)陇云:陇山上面的云彩。

(3)巉削:形容山势险峻陡峭。

(4)崤函:古代地名,崤山与函谷关的合称。相当今河南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拼音版

chūjiāguāngǎnshǒu··
yánguānbǎichǐjiètiān西wànzhēngrénzhù
fēiyáoliánqínshùzhíliáoyuánxiélǒngyún
tiānshānchánxuējiānhànhǎicāngmángwàng
shuídàoxiáohánqiānxiǎnhuíkànzhǐjiànwán

作品简介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是清代政治家、诗人林则徐的七言律诗。此诗以雄浑笔触勾勒嘉峪关的险峻壮阔,抒发了诗人戍边报国的豪情。首联“严关百尺界天西”以空间意象凸显关隘巍峨,颔联“飞阁遥连秦树直”通过远景与近景交织,展现边疆与中原的地理连贯性;颈联以“天山巉削”“瀚海苍茫”的苍茫意象,暗喻戍边征程的艰险;尾联反用“崤函之固”典故,以“一丸泥”的巧妙比喻,强调嘉峪关战略地位之重要。全诗境界宏阔,融山河之景与家国之思于一体,是林则徐诗歌中边塞诗的代表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林则徐因禁烟运动遭贬谪,赴伊犁戍边途经嘉峪关时所作。时年五十八岁的诗人亲历国家危难与个人坎坷,面对西北边塞的苍茫山河,既感怀壮志未酬,又流露出坚守边疆的赤忱。诗中“万里征人”既指物理距离的遥远,亦暗喻人生际遇的漂泊;“崤函千古险”的对比,既赞嘉峪关之雄浑,亦隐含着对中原防务的忧思。全诗在豪迈中深藏悲凉,折射出晚清内忧外患背景下士人的家国情怀。

作者介绍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号唉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九年(1804年)举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御史、浙江盐运使、江苏巡抚,以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后为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归。咸丰初,命为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办军务,至潮州病卒,谥文忠。遗著有《云左山房诗钞》和《文钞》等。林则徐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出自蓟北门行

〔唐代〕李白

虏阵横北荒,胡星耀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旁。

孟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出都二首·其二

〔金代〕元好问

历历兴亡败局棋,登临疑梦复疑非。

断霞落日天无尽,老树遗台秋更悲。

沧海忽惊龙穴露,广寒犹想凤笙归。

从教尽刬琼华了,留在西山尽泪垂。

出妇赋

〔魏晋〕曹丕

念在昔之恩好,似比翼之相亲。惟方今之疏绝,若惊风之吹尘。夫色衰而爱绝,信古今其有之。

伤茕独之无恃,恨胤嗣之不滋。甘没身而同穴,终百年之常期。信无子而应出,自典礼之常度。

悲谷风之不答,怨昔人之忽故。被入门之初服,出登车而就路。遵长途而南迈,马踌躇而回顾。

野鸟翩而高飞,怆哀鸣而相慕。抚騑服而展节,即临沂之旧城。践麋鹿之曲蹊,听百鸟之群鸣。情怅恨而顾望,心郁结其不平。

出游二首·其二

〔宋代〕陆游

行路迢迢入谷斜,系驴来憩野人家。

山童负担卖红果,村女缘篱采碧花。

篝火就炊朝甑饭,汲泉自煮午瓯茶。

闲游本自无程数,邂逅何妨一笑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