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渔父》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全词运用对仗、叠句、偏正词,颠倒词等写作手法,描绘了一幅渔父田园江湖生活的图景,表达了苏轼对渔父的羡慕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调笑令·渔父
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顺江而下途中,看到长江中游渔民的水上生活图景,即兴词作,描绘出渔父与大自然为伍的形象。
翻译注释
翻译
捕鱼人啊,捕鱼人,你总是出没于长江上的微风细雨中。身披青色蓑衣,头戴黄色箬笠,穿着黄色裤子。你喝着红酒,吃着白鱼,直到傍晚回去。傍晚回去,傍晚回去,长笛一声唤醒了你,此时竟不知身在何地?
注释
(1)渔父:捕鱼人。
(2)箬:竹壳。
(3)裳衣:下身服饰,这里指裤子。
全文拼音版
调笑令·渔父
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调笑令·无双
相慕,无双女,当日尚书先曾许。王郎明俊神仙侣。
肠断别离情苦,数年睽恨今复遇。笑指襄江归去。
调笑令·人影
人影。人影。一个清清冷冷。夜阑难觅知音。
相与商量古今。今古。今古。独自商量正苦。
调笑令·调笑
调笑,调笑,自诩年华正妙。怪他阿姊情痴,镇日妆楼锁眉。眉锁,眉锁,渐渐新愁到我。
调笑令·饮
归晚。思何限。玉坠金偏云鬓乱。伤春谁作嬉游伴。
只有飞来花片。几回愁映眉山远。总被东风惊散。
调笑令·笑
眼尾。寄深意。一点兰膏红破蕊。钿窝浅浅双痕媚。
背面银床斜倚。烛花先报今宵喜。管定知人心里。
调笑令·春闺
明月。明月。一年频更圆缺。清明芳草萋萋。
绿树阴中鸟啼。啼鸟。啼鸟。惊醒春闺多少。
调笑令·西子
肠断。越江岸。越女江头纱自浣。天然玉貌铅红浅。
自弄芙蓉日晚。紫骝嘶去犹回盼。笑入荷花不见。
调笑令·大堤
波恶。倚江阁。大艑轲峨帆夜落。横塘朱户多行乐。
大堤花容绰约。宜城春酒郎同酌。醉倒银缸罗幕。
调笑词·其四
泥滑。泥滑。道上间关车辖。凄凄切切低飞。
正是行人远归。归远。归远。只恐山头日晚。
调笑二首·其二
楼堕。惜婑媠。蛤帐春风娇婀娜。
粉身未报恩情大,一阵落花无那。
主人昨夜华堂坐。玉笛声声入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