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官寿安泛汴二首·其一

〔宋代〕张耒

西来秋兴日萧条,昨夜新霜缉缊袍。

开遍菊花残蕊尽,落余寒水旧痕高。

萧萧官树皆黄叶,处处村旗有浊醪。

老补一官西入洛,幸闻山水颇风骚。

作品简介

《赴官寿安泛汴二首》是宋代诗人张耒所作的七律组诗。这首诗就以沿途所见萧瑟秋景,衬托出诗人长年沉沦下僚的忧悒心境。同时又还透露了虽则“萧萧官树皆黄叶”令人感伤,但毕竟“处处村旗有浊醪”,尚可安慰羁旅怀抱。该诗以沿途所见萧瑟秋景,衬托出诗人长年沉沦下僚的忧悒心境。全诗写景如画,抒情自然,诗意浓郁。

创作背景

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诗人由临淮(今安徽泗县)主簿改任河南府寿安县尉,此诗作于赴任途中。

翻译注释

翻译

一路西行,由秋天引发的感怀,越来越觉得凄凉萧条,昨夜新霜初下,沾湿了我粗陋的组袍。

菊花早就开过,连枝头残蕊也已尽凋,寒水低落的河岸,旧时的一线水痕高高。

大路旁官家种植的大树,秋风中只有黄叶萧萧,每到一个村庄见酒旗斜挂,总有浊酒把我心中的愁烦来浇。

老来西入洛阳做一介小官,幸而听说那儿的山水十分俊俏。

注释

(1)秋兴:因秋日而感怀。

(2)缉缊袍:缉:聚集。缊袍:以乱麻衬于其中的袍子。古贫者无力具丝絮,仅能以麻著于衣内。

(3)落余寒水旧痕高:落馀句:杜甫《冬深》诗:“花叶惟天意,江溪共石根。早霞随类影,寒水各依痕。”此化用其意。

(4)村旗:指村中酒店之酒招。

(5)浊醪:浊酒。

(6)老:张耒元丰元年任寿安县尉,年仅二十五,称“老”表示不得志。

(7)风骚:俊俏、秀丽。

全文拼音版

guān寿shòuānfànbiànèrshǒu··
西láiqiūxìngxiāotiáozuóxīnshuāngyūnpáo
kāibiànhuācánruǐjǐnluòhánshuǐjiùhéngāo
xiāoxiāoguānshùjiēhuángchùchùcūnyǒuzhuóláo
lǎoguān西luòxìngwénshānshuǐfēngsāo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熙宁六年进士,官至太常少卿。其诗受白居易、张籍影响,多写田园生活与民生疾苦,《劳歌》《夜坐》等作品平易晓畅。散文清新自然,与黄庭坚并称"晁张"。晚年寓居陈州,潜心著述。著有《柯山集》《宛丘集》等,虽在四学士中诗名稍逊,但其平实诗风在南宋陆游等诗人中产生共鸣,对宋诗通俗化发展有所贡献。

张耒的诗

相关推荐

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一

〔魏晋〕陆机

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

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

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

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

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

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

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

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

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赴彭州山行之作

〔唐代〕高适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拂玩芳菲?

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

〔魏晋〕陆机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赴阙

〔宋代〕文天祥

楚月穿春袖,吴霜透晓鞯。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役役惭金注,悠悠欢瓦全。

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