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汉高祖

〔唐代〕王珪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

高抗威宇宙,贵有天下人。

忆昔与项王,契阔时未伸。

鸿门既薄蚀,荥阳亦蒙尘。

虮虱生介胄,将卒多苦辛。

爪牙驱信越,腹心谋张陈。

赫赫西楚国,化为丘与榛。

作品简介

《咏汉高祖》是唐代诗人王珪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八句概述刘邦起义到据有天下的过程,之后四句写刘邦和项羽关系的转变过程,最后六句点明刘邦战胜西楚霸王夺取天下的缘由。全篇一气呵就,造语雄健,神采飞动,如行云流水,自然浑成而感情充沛。

创作背景

《咏汉高祖》这是一首咏叹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的咏史诗,是诗人读了《史记·高祖本纪》之后所作,大约写于贞观初年。

翻译注释

翻译

汉高祖在沛县丰邑起义,乘机运如跃过龙门之鳞。

他奋起举三尺剑取天下,向西消灭暴虐无道之秦。

十月里众贤如五星相聚,七年内定天下四海从宾。

强大的势力威震着天地,身居皇位统治天下人民。

忆昔日与项王尊奉怀王,要约之时志向还未能伸。

在鸿门宴上险遭遇不测,在荥阳对峙又受困蒙尘。

穿戴的甲胄都生了虮虱,将军士兵征战多么苦辛。

韩信彭越乃驱使的爪牙,张良陈平是亲信的谋臣。

显赫霸王所建的西楚国,顷刻间化为荒丘与荆榛。

注释

(1)跃鳞:跳过龙门的鲤鱼,喻人登上显赫的地位。

(2)五星聚:即五星联珠,指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同时见于一方。古人以日月合璧、五星联珠作为历元,称为七曜齐元,这种现象很少见,附会视为祥瑞。

(3)宾:归服,顺从。

(4)高抗:刚强。

(5)人:应作“民”,避唐太宗李世民讳而改。

(6)契阔:要约,生死相约。

(7)鸿门:在今陕西临潼东,又称鸿门阪,为项羽驻军并与刘邦会宴处,见《史记·项羽本纪》。

(8)薄蚀:日月相掩蚀(食)。薄:迫也。日月激会相掩,名为薄蚀。

(9)荥阳亦蒙尘:汉王刘邦与项羽在荥阳对峙,被困,绝食,以将军纪信诈为汉王,诳楚,而汉王率数十骑春西门遁逃。蒙尘:蒙被尘土,多喻帝王流亡或失位,遭受垢辱。

(10)虮:虱子的卵。

(11)介胄:披甲戴盔。

(12)爪牙驱信越:刘邦以武臣韩信、彭越为爪牙。爪牙:喻武臣。

(13)腹心谋张陈:刘邦以谋士张良、陈平为亲信。腹心:亲信。

(14)赫赫:显赫盛大的样子。

(15)西楚:即今淮北一带。

全文拼音版

yǒnghàngāo
hànfēngpèichéngyùnyuèlín
shǒufènsānchǐjiàn西mièdàoqín
shíyuèxīngniánhǎibīn
gāokàngwēizhòuguìyǒutiānxiàrén
xiàngwángkuòshíwèishēn
鸿hóngménshíxíngyángméngchén
shīshēngjièzhòujiàngduōxīn
zhǎoxìnyuèxīnmóuzhāngchén
西chǔguóhuàwéiqiūzhēn

作者介绍

王珪(571—639),字叔玠,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少孤贫,性沉澹,志量雅正,交不苟合。隋时曾被召入秘书内省校定群书。入唐,历官太子中舍人。唐太宗即位,拜谏议大夫,历黄门侍郎、侍中,与房玄龄、李靖、温彦博、魏征等同辅政。敢于推诫纳善,进谏规益。其所作咏史诗,以古鉴今,意存讽寄,雄健沉郁,精彩飞动,是初唐五古中的佳品。

相关推荐

咏二疏

〔魏晋〕陶渊明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

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

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

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

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

离别情所悲,余荣何足顾!

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

厌厌阎里欢,所营非近务。

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

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放意乐余年,遑恤身后虑!

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

咏竹

〔宋代〕徐庭筠

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

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