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素女

〔魏晋〕陶渊明

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未有妻,邻人共愍念之,规为娶妇,未得。

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如有人为者。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端又以邻人不喻其意,然数尔如此。后更实问,邻人笑曰:“卿已自取妇,密著室中炊爨,而言吾为之炊耶?“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便入门,径至瓮所视螺,但见女。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不可乏。“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

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于是乡人以女妻之。后任至令长。云今道中素女祠是也。《搜神后记》

作品简介

《白水素女》是魏晋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一首神话故事,此文从东晋时期侯官县的谢端开始,先介绍其孤苦无依的背景和他勤劳的生活状态,引出他在村外捡到田螺的情节;随后他家中发生变化,最终发现了田螺化身的少女,并不得不离去;最后,谢端为白水素女立神位,生活逐渐富足,并走上仕途,成为县令。全文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既有奇幻色彩,又表现出谢端的勤劳、恭敬守礼、知恩图报以及白水素女的无私奉献,具有神性。

翻译注释

翻译

东晋时,侯官县有个人叫谢端的人,父母在他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没有亲属依靠,被邻居收养。年龄到了十七八岁,他待人恭敬谨慎而自己也很遵循操守,不做不符合礼法的事情。他刚开始出来单独生活,还没有娶妻子,邻居们都很怜悯同情他,劝说他娶一个妻子,但最后都没有结果。

谢端睡得晚起得早,自己耕田种地努力劳作,不分白天和黑夜。后来他在村外捡到了一只大田螺,有如三升的水壶那么大,他认为这是很奇异的东西,就拿回了家,放置在瓮中。这样喂养了十多天,谢端每天早晨下地到从田野回来,都看到自己家里有饭菜、酒汤、热水、温火,就像有人在家里专门为他做好的一样。谢端以为这是邻居们给他的照顾,几天都是这样,他就前去感谢邻居们。邻居说:“这些事不是我们做了,哪里需要你来感谢呢?”谢端又以为邻居们不理解自己的谢意,然而他数次去感谢都是如此,之后就问邻居们到底怎么回事。邻居们笑着对他说:“你自己已经娶了妻子,悄悄藏在家中为你生火做饭,怎么反而说是我们为你做的饭呢?”谢端无言回答而心存疑惑,不知道其中是什么缘故。

后来一天他在鸡叫的时候起床出去,天一亮就悄悄回来,在篱笆外面偷偷察看自己家中。只见一个少女,从瓮中走出来,到灶下面点火做饭。谢端就进入家门,径直走到瓮前察看那只田螺,却只看到一个空壳。于是谢端就来到灶前问那少女:“新媳妇从什么地方来,还为我做饭?”那少女非常惊惶不安,想要回到瓮中去,却又回去不了,就回答说:“我就是天河之中的白水素女。天帝哀怜你年少孤单,待人恭敬谨慎又能自守礼节,所以就派我来暂且为你守屋做饭,在十年之中,让你身居富贵娶得妻子,我就应当回去。但你无故藏着身偷偷地看到了我的身子,使我的身形容貌已经暴露,我就不再适合留下来了,只能舍下你而去。虽然以后你自然会少些缺些什么,但要辛勤耕田劳作、打鱼采集以打理生计。我留下螺壳你拿去,用来储藏粮食,就可以不缺吃用。”谢端请求少女留下来,少女始终不答应。这时天空忽然风雨大作,那少女飞快地飘然离去。

谢端为她塑立了一个神位,一年四季祭祀她。谢端日常生活富饶丰足,只是没到大富的程度。于是,乡里的人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他后来走上仕途当了县令。据说现在道中的素女祠就是祭祀这个白水素女的。

注释

全文拼音版

báishuǐ
jìnānshíhóuguānrénxièduānshǎosàngyǒuqīnshǔwèilínrénsuǒyǎngzhìniánshígōngjǐnshǒufēishǐchūwèiyǒulínréngòngmǐnniànzhīguīwèiwèi
duānzǎogōnggēngzuòshězhòuhòuxiàluósānshēngwèiguīzhùwèngzhōngchùzhīshùduānměizǎozhìháijiànzhōngyǒufànyǐntānghuǒyǒurénwèizhěduānwèilínrénwèizhīhuìshù便biànwǎngxièlínrénlínrényuēchūwèishìjiànxièduānyòulínrénránshùěrhòugèngshíwènlínrénxiàoyuēqīngzheshìzhōngchuīcuànéryánwèizhīchuīduānránxīnzhī
hòumíngchūpíngzǎoqiánguīwàiqièkuījiāzhōngjiànshǎocóngwèngzhōngchūzhìzàoxiàránhuǒduān便biànménjìngzhìwèngsuǒshìluódànjiànnǎidàozàoxiàwènzhīyuēxīncóngsuǒláiérxiāngwèichuīhuánghuòháiwèngzhōngnéngyuētiānhànzhōngbáishuǐtiānāiqīngshǎogōngshènshǒu使shǐquánwèishǒushěchuīpēngshíniánzhīzhōng使shǐqīngdāngháiérqīngqièxiāngkuīyǎnxíngjiànliúdāngxiāngwěisuīráněrhòudāngshǎochàqíntiánzuòcǎizhìshēngliúzhùchángduānqǐngliúzhōngkěnshítiānfēngránér
duānwèishénzuòshíjiéchángráozhìěrshìxiāngrénzhīhòurènzhìlìngzhǎngyúnjīndàozhōngshìsōushénhòu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著名诗人、辞赋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躬耕田园。其诗风清新自然,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饮酒》等,展现了对自由、淳朴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成为中国文化中高洁品格的象征。

陶渊明的诗

相关推荐

白沟

〔元代〕刘因

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

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

赵普元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

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白门感旧

〔清代〕汪中

秋来无处不销魂,箧里春衫半有痕。

到眼云山随处好,伤心耆旧几人存。

扁舟夜雨时闻笛,落叶西风独掩门。

十载江湖生白发,华年如水不堪论。

白燕

〔明代〕袁凯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白石岩下径行田

〔南北朝〕谢灵运

小邑居易贫,灾年民无生。

知浅惧不周,爱深忧在情。

莓蔷横海外,芜秽积颓龄。

饥馑不可久,甘心务经营。

千顷带远堤,万里泻长汀。

州流涓浍合,连统塍埒并。

虽非楚宫化,荒阙亦黎萌。

虽非郑白渠,每岁望东京。

天鉴倘不孤,来兹验微诚。

白露

〔唐代〕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白洋潮

〔明代〕张岱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白头吟二首·其二

〔唐代〕李白

锦水东流碧,波荡双鸳鸯。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相如去蜀谒武帝,赤车驷马生辉光。

一朝再览大人作,万乘忽欲凌云翔。

闻道阿娇失恩宠,千金买赋要君王。

相如不忆贫贱日,官高金多聘私室。

茂陵姝子皆见求,文君欢爱从此毕。

泪如双泉水,行堕紫罗襟。

五起鸡三唱,清晨白头吟。

长吁不整绿云鬓,仰诉青天哀怨深。

城崩杞梁妻,谁道土无心。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枝羞故林。

头上玉燕钗,是妾嫁时物。

赠君表相思,罗袖幸时拂。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还有梦来时。

鹔鹴裘在锦屏上,自君一挂无由披。

妾有秦楼镜,照心胜照井。

愿持照新人,双对可怜影。

覆水却收不满杯,相如还谢文君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有青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