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是清末诗人丘逢甲的一首咏物抒怀七言律诗。此诗以野菊为喻,赞颂天生傲骨、不倚不靠的独立人格,并寄托诗人自身的家国之痛。首联“孤芳出丛榛”写野菊在荒芜中绽放的顽强;颔联“英华岂复关培植”强调其天然本色,暗讽人工矫饰;颈联“淡极宜在野”“傲骨不依人”直抒超然物外、坚守本真的志趣;尾联借陶渊明(爱菊隐士)自况,痛陈知音寥落、天涯沦落之悲。全诗托物言志,语言刚健,将个人气节与时代悲情融为一体,是近代遗民诗中的铿锵之作。
野菊
入眼惊看秋气新,孤芳难掩出丛榛。
英华岂复关培植,烂熳依然见本真。
淡极君心宜在野,生成傲骨不依人。
陶潜死后无知己,沦落天涯为怆神。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忽见秋光乍破新意,一枝独秀竟从荆棘丛中傲然挺出。
这般卓绝风骨哪需人工雕琢?纵使霜侵露重,自绽清芬方见天地本心。
这般素淡风姿合该长于山野,生就一身傲骨何曾仰人鼻息?
可叹陶潜归去后人间再无真知音,今朝我亦天涯零落,独对这野菊,心恸如焚泪沾襟。
注释
(1)秋气:秋日凄清、肃杀之气。
(2)孤芳:独秀的香花。
(3)英华:花木之美。
(4)培植:栽种并细心管理。
(5)本真:本源,真相,本来面貌。
(6)怆神:伤心。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野菊
柴桑人去已千年,细菊斑斑也自圆。
共爱鲜明照秋色,争教狼藉卧踈烟。
荒畦断垄新霜后,瘦蝶寒螀晚景前。
只恐春丛笑迟暮,题诗端为发幽妍。
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野菊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秋菊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
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
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
金翘徒可泛,玉斝竟谁同。
野菊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野菊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