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引

〔两汉〕曹植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把酒桌摆到高高的殿堂上,让亲戚朋友陪着东家欢乐。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吩咐厨房置办丰盛的佳肴,杀猪宰羊一片繁忙。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秦筝弦音高亮,齐瑟柔和绵长。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阳阿之地善于表演杰出的舞蹈,东京洛阳频出著名的歌曲。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高兴地喝过三巡酒,便都宽松了腰带不管体面尽情地吃喝。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主家赠送众人财帛,宾客献上祝寿的话。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请记住今天的情谊,结交朋友不能始厚薄终。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主家今日谦虚恭敬,弯腰鞠躬似有所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骤起的疾风吹落日头,时间不知不觉已到了傍晚。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盛年不可再来,转眼就是百年。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从小生长在富贵人家,到老也得凄凉地葬入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先前的人有谁不死,不能及时建功立业才让人担忧?

注释

(1)箜篌引:乐府诗题名,属《相和歌·瑟调曲》。据崔豹《古今注》载:“《箜篌引》,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古辞又称《公无渡河曲》,曹植借此题写意,与原诗无关。箜篌,乐器名,古代拨弦乐器,体曲而长似古瑟,共23弦,出自西域,抱于怀中双手拨弄。引,乐府诗体的一种。

(2)高殿:曹植自己所居的侯王的宫殿。

(3)亲交:亲近的朋友。

(4)中厨:厨中,厨房内。

(5)丰膳:丰盛的饭菜。膳,一作“馔”。

(6)秦筝:筝原是五弦乐器,后来秦人蒙恬将之改变成十二弦,故称秦筝。

(7)慷慨:指秦筝声调的激昂。

(8)齐瑟:瑟是古代弦乐器,种类繁多,其弦多者有五十根,少者十几根。《战国策·齐策》载,苏秦曾云:“临淄其民无不鼓瑟也。”因为这种弦乐器为临淄人普遍使用,所以称为齐瑟。

(9)和:指瑟声的和谐。

(10)柔:指瑟声的轻柔。

(11)阳阿:地名,在今山西凤台北。《汉书·外戚传》记载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早年“属阳阿主家,学歌舞”。此处借指妙舞者。

(12)奇:一作“妙”。

(13)京洛:京都洛阳。

(14)名讴:名曲。讴,歌曲。

(15)乐饮:快乐地饮酒。

(16)过:超过。

(17)爵:古代的一种酒器。

(18)缓带:缓解放松衣带,喻比较随便而不受拘束的样子。

(19)倾庶羞:把各种美味吃个精光。倾,用尽。庶(shù),众多。羞,同“馐(xiū)”,美味的食品。

(20)称:举。

(21)寿:以金帛赠人表示敬意叫寿。《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平原君乃置酒,酒酣以千金为连寿。”

(22)奉:献。

(23)酬:酬谢,答谢。

(24)久要:旧约,旧日的誓约。语出《论语·宪问》:“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要,通“邀”。

(25)尤:责备。

(26)谦谦:谦恭、谦逊的样子。

(27)磬折:弯腰鞠躬的样子,表示恭敬。

(28)欲何求:又作“何所求”。

(29)惊风:疾风。

(30)飘:疾速飘逝。李善注此句“夫日丽于天,风生乎地,而言飘者,夫浮景骏奔,倏忽西迈,余光杳杳,似若飘然。”

(31)光景:指白日,即太阳。这里特指时光。

(32)盛时:盛壮之时。

(33)再来:一作“可再”。

(34)百年:指人的一生。

(35)忽:疾速。

(36)遒:迫近。

(37)华屋:华丽的房屋。

(38)零落:指人事凋零衰落。这里指死亡。古诗《董逃行》:“年命冉冉我遒,零落下归山丘。”

(39)先民:过去的人。

(40)知命:想通了生死的道理。《易经·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命,这里指生死的自然规律。

箜篌引拼音版

kōnghóuyǐn
zhìjiǔgāo殿diànshàngqīnjiāocóngyóu
zhōngchúbànfēngshànpēngyángzǎiféiniú
qínzhēngkāngkǎiqiěróu
yángēzòujīngluòchūmíngōu
yǐnguòsānjuéhuǎndàiqīngshùxiū
zhǔchēngqiānjīn寿shòubīnfèngwànniánchóu
jiǔyàowàngzhōngsuǒyóu
qiānqiānjūnqìngzhéqiú
jīngfēngpiāobáiguāngjǐngchí西liú
shèngshízàiláibǎiniánqiú
shēngcúnhuáchùlíngluòguīshānqiū
xiānmínshuízhīmìngyōu

作品简介

《箜篌引》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首游宴诗,此诗通过歌舞酒宴上乐极悲来的感情变化,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展示了建安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表达了人生短促的苦闷和建立不朽功业的渴求这一主题,表现出“雅好慷慨”的时代风格。全诗章法巧妙,独具匠心。

创作背景

《箜篌引》此诗是曹植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建安十六年(211)到二十一年(216)间,其时作者被封为平原侯或临淄侯,生活处境正在得意自适之中。当时曹操的嗣位未定,曹植颇有被立为世子的指望,故多招引宾客,意气正盛。在一次遨游宴饮中,作者写下此诗,以抒发豪情壮志。

作者介绍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其诗赋辞采华茂,情感深挚,代表作《洛神赋》《七步诗》等展现非凡才情,被誉为“建安之杰”。早年受曹操宠爱,后因曹丕猜忌备受压制。诗以五言为主,开六朝绮丽文风先河,钟嵘《诗品》称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谢灵运有“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之誉,足见其文学地位。曹植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折杨柳行

〔两汉〕汉乐府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

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

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

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

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

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

璧马祸及虢,二国俱为墟。

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

卞和之刖足,接舆归草庐。

诉衷情·琵琶女

〔宋代〕苏轼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山坡羊·朝三暮四

〔元代〕乔吉

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攒家私,宠花枝,黄金壮起荒淫志。千百锭买张招状纸。身,已至此;心,犹未死。

六幺令·绿阴春尽

〔宋代〕晏几道

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画帘遮匝,新翻曲妙,暗许闲人带偷掐。

前度书多隐语,意浅愁难答。昨夜诗有回文,韵险还慵押。都待笙歌散了,记取来时霎。不消红蜡,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栏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