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送孙巨源》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为送别词,词的上片用西汉二疏(疏广、疏受)故事赞颂孙洙,下片以乘槎故事叙说别情。在词中,作者将仕途中的无穷忧患情思与自己的身世感慨融合一起,表达了极为复杂的心绪。
更漏子·送孙巨源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
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此词为送别词,为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月作者在楚州别孙洙(字巨源)时所作。在仕途上,作者与孙洙均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有着共同的政治遭遇。为了从政治斗争的漩涡中解脱出来,二人皆乞外任。而此时,孙洙即将回朝任起居注知制诰,这自然会引起作者的思想波动。作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下了《更漏子·送孙巨源》这首词。
翻译注释
翻译
海州碧水连天,青山耸立。这里是西汉二疏的故乡。居海州几年,你白发新添,却博得州人殷勤相送,这是你留下的深恩厚义啊。
大海的最东边,大山的尽头,自古就有人乘槎到天河。但是自古以来,客槎有来有往,你却未有归期,让人惆怅。
注释
(1)更漏子:唐人称夜间为更漏。此调创于晚唐,而温飞卿最擅其词,飞卿传者有两首,而所咏又俱本意,调名创作,或即为温飞卿本人耳。毛氏《填词名解》亦云:“唐温庭筠做《秋思词》,中咏更漏,后以名词。”双调四十六字。起为三字对句,而平仄互异。第三句为六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第四、五句换平韵,亦为三字对句。第六句五字,第一字宜仄。第三字宜平。后阕起句即用韵,第二句可不用对偶。第三句以下,均与前阕同。
(2)孙巨源:孙洙,字巨源,苏轼同僚。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孙巨源即将回朝任起居注知制诰,苏轼作此词送别。
(3)涵空:指水映天空。
(4)西汉二疏:即疏广、疏受,两人位叔侄,皆东海(海州)人。
(5)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汉书·疏广传》记载,汉宣帝时,太傅疏广与少傅的侄子疏受一起辞官请归,宣帝赐黄金二十斤,太子赠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帐东都门外,举行盛大欢送会。
(6)槎:即乘槎。
(7)自古客槎来去:乘槎亭在海州,故言。
(8)使君:此处指的是孙巨源。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更漏子·菊花残
菊花残,梨叶堕。可惜良辰虚过。新酒熟,绮筵开。不辞红玉杯。
蜀弦高,羌管脆。慢飐舞娥香袂。君莫笑,醉乡人。熙熙长似春。
更漏子·蕣华浓
蕣华浓,山翠浅。一寸秋波如剪。红日永,绮筵开。暗随仙驭来。
遏云声,回雪袖。占断晓莺春柳。才送目,又颦眉。此情谁得知。
更漏子·塞鸿高
塞鸿高,仙露满。秋入银河清浅。逢好客,且开眉。盛年能几时。
宝筝调,罗袖软。拍碎画堂檀板。须尽醉,莫推辞。人生多别离。
更漏子·柳丝长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更漏子·柳丝长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更漏子·春夜阑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更漏子·本意
斜月横,疏星烱。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更漏子·雪藏梅
雪藏梅,烟著柳。依约上春时候。初送雁,欲闻莺。绿池波浪生。
探花开,留客醉。忆得去年情味。金盏酒,玉炉香。任他红日长。
更漏子·对秋深
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凝想坐,敛愁眉,孤心似有违。
红窗静,画帘垂,魂消地角天涯。和泪听,断肠窥,漏移灯暗时。
更漏子·春夜阑
春夜阑,更漏促,金烬暗挑残烛。惊梦断,锦屏深,两乡明月心。
闺草碧,望归客,还是不知消息。辜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