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

〔宋代〕苏轼

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所居藏春坞,门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络其上,顺常昼卧其下。时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顺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翠飐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作品简介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是宋代词人苏轼作的一首词,上片写古松,写凌霄,却不着花树一字,在奇瑰幽雅、有色有香的藏春坞整体画面中,突出清顺和尚闲适独处、无牵无挂的“幽人”形象;下片写湖风,写双鹊,实际仍在写古松,写凌霄,愈加深化了清顺和尚融干自然、无我无物的“幽人”形象。全词在动与静、声与寂的对比映衬中,表现古松、湖风、凌霄花、喜鹊自由自在的生机意趣,也表现昼梦的僧人整个身心融化在这虚静清空的自然之中,全篇隐隐透露出禅机。

创作背景

元祐五年(1090)五月,苏轼过访藏春坞。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六:“西湖僧清顺,字怡然,清苦多佳句。”周紫芝《竹坡诗话》:“东坡游西湖僧舍,壁间见小诗云:‘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问谁所作,或告以钱塘僧清顺者,即日求得之,一见甚喜。”词当作与此时。

翻译注释

翻译

两株古松冲天而起,铜枝铁干,屈伸偃仰,仿佛白甲苍髯的两条巨龙,张牙舞爪,在烟雨中飞腾。凌霄花的金红色花朵,掩映于一片墨绿苍翠之间,让人感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个和尚正躺在浓荫下的竹床上沉睡。

从湖上吹来的风,又清又软;一对喜鹊飞来树上,叽叽喳喳。只见在微风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摇动,金红色的凌霄花儿微微颤动。

注释

(1)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写门前二古松的形状与气势。白甲,松皮如鳞甲。苍髯,深绿的松针。

(2)幽人:幽栖之人,《易经·履·九二》:”幽人贞吉。“孔颖达疏:”幽隐之人。“此指清顺。

(3)争噪晚:在夕照中争相呜叫。

(4)翠飐红轻:形容双鹊跳动引起松叶和凌霄花的颤动。

(5)时下凌霄百尺英:谓双鹊时而飞上高处的凌霄花。

全文拼音版

jiǎnlánhuā··shuānglóngduì
shuānglóngduìbáijiǎcāngrányānshūyǐngwēixiāngxiàyǒuyōurénzhòumèngcháng
fēngqīngruǎnshuāngquèfēiláizhēngzàowǎncuìzhǎnhóngqīngshíxiàlíngxiāobǎichǐyīng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