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岐人之瘿

〔明代〕刘元卿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

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作品简介

《南岐人之瘿》是明代文学家刘元卿的一则寓言小品,出自《贤奕编》。故事讲述了南岐地区因水质不良,居民皆患瘿病(颈部肿瘤),却因习以为常反将正常人的脖子视为怪异,并嘲笑外来者“颈细”。当外来者指出他们的病态时,南岐人仍固执认为“大家都这样,何必医治”,最终以“不知己丑”作结。

这则寓言讽刺了封闭环境中形成的错误认知,批判了因循守旧、固执己见的社会现象,揭示了“习非成是”的荒诞性。其笔法简洁犀利,寓深刻哲理于浅近叙事,具有鲜明的警世意义。

翻译注释

翻译

南岐这个地方在四川的山谷中,这里的水甘甜却水质不好,凡饮用它的人都会患上颈瘤病,所以这里的居民都没有不得颈瘤病的。 当看到有外地人来,就有一群小孩妇女围观取笑他,说:“外地人的脖子好奇怪,(脖子)细小一点也不像我们。”

外地人说:“你们在脖子那肿大是得了病,你不去寻找药来祛除你的病,反而认为我的脖子是细小的呢?”

取笑他的人说:“我们乡里的人都是这样的,不用去治的!”

最终没有谁知道自己是丑的。

注释

(1)瘿: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

(2)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

(3)焦而不吾类:(脖子)细小一点也不像我们。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类,类似。

(4)垒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全文拼音版

nánrénzhīyǐng
nánzàiqínshǔshānzhōngshuǐgānérliángfányǐnzhīzhězhébìngyǐngzhīmínrényǐngzhějiànwàifāngrénzhìqúnxiǎorénguānérxiàozhīyuēzāirénzhījǐngjiāoérlèi
wàifāngrényuēěrlěiránchūjǐngzhěyǐngbìngzhīqiúshànyàoěrbìngfǎnjǐngwéijiāo
xiàozhěyuēxiāngzhīrénjiērányānyòngzāi
zhōngzhīwéichǒu

作者介绍

刘元卿 (1544—1609),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南陂藕下村人。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江右四君子”之一,江右王门后期大家,在理学、教育和文学等领域皆卓有成就,著述甚丰,有《刘聘君全集》,其寓言集《贤奕篇》被收入“四库全书”。

相关推荐

愚公移山

〔先秦〕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北冥有鱼

〔先秦〕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初至西湖记

〔明代〕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南辕北辙

〔两汉〕刘向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破瓮救友

〔宋代〕司马光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陈谏议教子

〔宋代〕朱熹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

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

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杞人忧天

〔先秦〕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曹冲称象

〔魏晋〕陈寿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铁杵成针

〔明代〕郑之珍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买椟还珠

〔先秦〕韩非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