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晨起对积雪》是唐代名相张九龄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立春晨雪为切入点,将自然景物与节气礼俗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清新祥瑞的迎春画卷。首联“忽对林亭雪”以惊喜之笔点题,将积雪比作“瑶华”(美玉之花);颔联紧扣立春节气,暗含瑞雪兆丰之意;颈联“玉润竹”“花繁梅”用工笔对仗,突出春雪的润物之美;尾联升华至祭祀祈福,体现诗人对天人感应的传统信仰。全诗语言典丽,意境高华,既有宫廷诗的庄重,又具山水诗的灵秀。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此诗当作于张九龄任职朝中期间(约开元中期,公元720-730年)。唐代立春日有盛大的迎春仪式,《唐书·礼仪志》载“立春祭青帝于东郊”,作为政治家的张九龄常需参与此类祭祀。诗中“东郊斋祭”即指此礼制,而“五神”可能对应五方帝(东方青帝等)或五行之神。诗人晨起见春雪覆盖庭院,既欣喜于自然之美,又联想到祭祀的庄重,遂将个人审美与政治信仰结合成诗,反映了盛唐时期天人和谐的宇宙观。
翻译注释
翻译
清晨突然看见林间亭台覆满白雪,像琼玉雕成的花朵处处绽开。
今年迎接春气的仪式刚刚开始,这雪花昨夜已悄悄伴着春天归来。
积雪滋润着窗前的绿竹如玉般温润,更衬得院里梅花繁盛可爱。
想来那东郊迎春祭祀的地方,此刻定能望见五位春神显出身来。
注释
(1)瑶华:美玉雕成的花,比喻晶莹积雪。
(2)迎气:指立春迎春的官方祭祀仪式(古人认为春气属东方,需设祭迎接)。
(3)玉润:积雪使竹子如被玉石浸润,突出清透质感。
(4)五神:可能指五行之神(金木水火土)或五方天帝(东方青帝等),唐代立春祭祀的主要对象。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张九龄的诗
相关推荐
立春日感怀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木海上刻诗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立秋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立春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立秋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秋夕有怀梦得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