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二》是欧阳修续和王安石《明妃曲》的第二首,继续以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为题材。此诗开篇写昭君因未被天子发现而远嫁匈奴,暗讽君王昏聩、臣子无能。诗中“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一句,批判了统治者只知事后泄愤,却无法挽回错误决策的愚蠢。结尾“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更是借昭君之悲,抒发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同时也隐含对当时朝廷外交政策的批评。全诗语言凝练,议论深刻,展现了欧阳修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双重眼光。
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二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自汉代以来, 王昭君的故事一直是诗人们乐于吟诵的题材,但在主题上大多不出“悲怨”二字。其中著名的如卢照邻《昭君怨》、李白《王昭君》、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等都以渲染和挖掘悲剧内涵取胜。嘉祐四年(1059年)王安石作《明妃曲二首》,议论新警,一时和者甚众。于是欧阳修也作两首以和。
翻译注释
翻译
汉宫里有一位美貌佳丽,最初天子并不认识。
突然间要随着汉使离去,嫁给匈奴国君,要去遥远的边地。
姣美的容颜天下无比,一旦失去,要再得到可不容易。
虽然天子发怒可以把画工杀死,对于事情又有什么补益?
眼前的美丑尚且不能分辨,怎么能制服万里之外的夷狄!
汉代的“和亲”实在是笨拙之计,女子不要再用容貌炫耀自己。
明妃离去时伤心落泪,伤心的泪水哟,洒向花枝。
日暮黄昏狂风吹起,风起花落啊,飘向哪里?
漂亮的女孩大多有不幸的命运,不必怨天尤人,原应自己叹息!
注释
(1)单于国:指匈奴。单于,匈奴的首领。
(2)画工:传说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而名籍已定。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等皆同日弃市。见晋葛洪《西京杂记》。
(3)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这里泛指华夏以外的各民族。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欧阳修的诗
相关推荐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一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
化塔屹中起,孤高宜上跻。
铁冠雄赏眺,金界宠招携。
空色在轩户,边声连鼓鼙。
天寒万里北,地豁九州西。
清兴揖才彦,峻风和端倪。
始知阳春后,具物皆筌蹄。
和经父寄张缋二首·其二
半通官职万人才,卷蓄经纶未得开。
鸾凤托巢虽枳棘,神仙定籍已蓬莱。
但存漆室葵心在,莫学荆山玉泪哀。
倚伏万端宁有定,塞翁失马尚归来。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其五
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
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其五】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其六】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和新乡二十一弟华严水亭二首·其一
渚蒲淅淅风犹急,岸柳纤纤雨尚余。
栖鹭宿鸥浑去尽,泝溪还有两三鱼。
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重台莲花
水国烟乡足芰荷,就中芳瑞此难过。
风情为与吴王近,红萼常教一倍多。
和子由四首·其二·送春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