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韩应州

〔元代〕曹之谦

天挺英雄入彀中,堂堂自有古人风。

飞机力赞兴龙业,唾手能收汗马功。

四海威名方共仰,一时才武更谁同?

颍川不是留黄霸,行拜中书作相公。

上韩应州拼音版

shànghányīngzhōu
tiāntǐngyīngxiónggòuzhōngtángtángyǒurénfēng
fēizànxìnglóngtuòshǒunéngshōuhàngōng
hǎiwēimíngfānggòngyǎngshícáigèngshuítóng
yǐngchuānshìliúhuángxíngbàizhōngshūzuòxiānggōng

相关诗文

上元应制

〔宋代〕蔡襄

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

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

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

上梅直讲书

〔宋代〕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

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

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上达奚舍人

〔唐代〕孟郊

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

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

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

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

上西平·送杜叔高

〔宋代〕辛弃疾

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看天上、多少浮云。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夜来风雨,春归似欲留人。

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能几字、尽殷勤。江天日暮,何时重与细论文。绿杨阴里,听阳关、门掩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