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烈庙》是明代诗人何景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按着时间顺序,叙刘备创业之艰;颔联承上而发议论,汉帝国已彻底瓦解,在这乱世中,唯有刘备有诸葛亮能竭忠为君;颈联借四川地形生发,含蓄地概括了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基本国策;尾联中生出感叹,以满目苍翠掩映下的空山古祠寄托诗人自已的兴怀。全诗叙事简扼,议论正统又耿直,颇有古调,显得清峻脱俗。
昭烈庙
漂泊依刘计,间关入蜀身。
中原无社稷,乱世有君臣。
峡路元通楚,岷江不向秦。
空山一祠宇,寂寞翠华春。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昭烈庙》此诗当作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至正德十六年(1521年)之间,何景明时由吏部验封清吏司员外郎升为陕西按察使、提学副使,过昭烈庙,感怀古事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刘备漂泊无依,曾投靠荆州刘表,之后又西进,道路崎岖,辗转而至益州。
时曹魏代汉,中原已无全国的统一政权,在乱世中刘备却有竭忠为君之臣。
三峡的道路通向楚国故地,岷江之水不流向古秦国。
这一座昭烈祠庙,在寂寞的空山旷野中,显得如此的萧条寂莫。
注释
(1)昭烈庙:刘备的庙宇。备死后,谥曰昭烈皇帝。
(2)漂泊依刘计:刘备起事之初,未有尺寸之地,曾先后依陶谦、依曹操、依袁绍,均不得志。及曹操破袁绍,南击刘备,备乃使糜竺、孙乾与刘表取得连系。表亲自郊迎,待以上宾之礼并增强其兵力,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多归之。
(3)间关入蜀身:益州牧刘璋遣法正等以四千人迎刘备,前后赂遗以巨万计。法正因陈益州可取之策,备乃留诸葛亮、关羽据荆州,自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间关,犹言道路难行,崎岖展转而至。
(4)中原无社稷:言广大的中原地区,已无刘氏的政权。社稷,土神和谷神,土地和粮食乃立国的要素,因以社稷作为国家政权的标志。
(5)峡路:长江三峡的道路。
(6)楚:古国名辖境约有湖北、湖南及江西、安徽的一部分。
(7)岷江:江名,在四川省中部。源出岷山北部的羊膊岭,南流经松潘县至灌县,分为内外二江,至江口复合,至乐山流入大渡河,至宜宾并入长江。
(8)秦:古国名,奄有今陕西地。
(9)翠华:用翠羽饰于旗竿顶上的旗,为皇帝的仪仗,因以代指皇帝。此指庙宇前的旗竿。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何景明的诗
相关推荐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
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
昭君怨·牡丹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昭君辞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
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
沾妆如湛露,绕臆状流波。
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
朔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
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
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
昭君怨·梅花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昭君怨·赋松上鸥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倾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昭国里第听元老师弹琴
竹林高宇霜露清,朱丝玉徽多故情。
暗识啼乌与别鹤,只缘中有断肠声。
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昭君怨·合殿恩中绝
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宫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