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辞》是南北朝诗人沈约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以慨叹昭君出塞为题材的诗,此诗前六句写昭君离宫北上痛苦情状和忧伤容貌的描绘;中间四句写昭君前往匈奴途中所见所感的沿途景象,诗的后六句写昭君思念故国的情怀。此诗字句锻炼工巧,集中表现昭君思念故国的无限哀怨。
昭君辞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
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
沾妆如湛露,绕臆状流波。
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
朔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
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
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时,汉元帝将昭君嫁给了单于。昭君出嫁匈奴的故事引起后人的无限感慨,屡有歌咏其命运。至南朝时昭君出塞已经成了诗歌中的传统题材了,沈约借用这个题材;汉家和匈奴的两地舞台恩怨,很容易转变成边塞题材,南朝这种以汉代典故来写战争的作品,大致也都以汉魏乐府为题,沈约为了追求歌诗形式之美,他有意识地把自己倡导的四声说用于乐府创作从而创作《昭君辞》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早晨从披香殿出发,晚上到了济汾阴河留宿。
这个时候开始觉得路途遥远,从此紧皱双眉。
沾在粉妆上的泪珠犹如浓重的露水,泪水环绕眼睑状似流波。
路上的每天都能看到随风飘舞的尘土,逐渐觉得随风飘转的蓬草也多了起来。
寒冷的风直刺人肌骨,不只侵透了身上的衣服。
含泪回头像南边遥望,关山高峻郁郁葱葱。
开始做一首阳春曲子,最后却做成苦寒歌。
南归无望只有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月圆时聊以思乡。
注释
(1)披香殿:汉时后宫的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2)济:渡过。
(3)汾阴河:今山西万荣境内。
(4)于兹:在这时,即离宫北上,渡过汾水之时。
(5)怀九逝:指因行程渐远而伤怀。九逝,形容行程已很远。
(6)敛双娥:收聚双眉,愁貌。敛,收敛,紧皱。双蛾:指女子双眉。
(7)湛露:浓重的露,形容泪湿妆容。
(8)绕臆:不尽的忆念。绕:围绕,萦绕。
(9)流波:流水,川流不息。
(10)奔沙:奔腾、飞奔的尘沙。
(11)稍觉:逐渐觉得。稍,渐渐地。
(12)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13)朔风:北风,北方边地的风。
(14)犯肌骨:刺人肌骨。
(15)非直:不只。
(16)伤绮罗:侵透了身上的衣服。
(17)衔涕:含泪。
(18)嵯峨:高峻的样子,形容关山。
(19)阳春:曲名,原是楚国的古曲,这里泛指欢乐的曲子。
(20)苦寒歌:即《苦寒行》,乐府清调曲名。
(21)三五夜:农历十五日的夜晚。
(22)暂:短暂。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沈约的诗
相关推荐
昭烈庙
漂泊依刘计,间关入蜀身。
中原无社稷,乱世有君臣。
峡路元通楚,岷江不向秦。
空山一祠宇,寂寞翠华春。
昭君怨·园池夜泛
月在碧虚中住,人向乱荷中去。花气杂风凉,满船香。
云被歌声摇动,酒被诗情掇送。醉里卧花心,拥红衾。
昭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昭君怨·牡丹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昭君怨·梅花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昭君怨·赋松上鸥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倾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昭君怨·卖花人
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
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昭君怨·合殿恩中绝
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宫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