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羁旅名篇,以重复递进的手法抒写塞外乡愁。上阕"山程""水程"的空间推移与"千帐灯"的壮阔场景,展现行军气势;下阕"风雪更声"的时间煎熬与"梦碎乡心"的情感爆发,形成内外反差。全词"程-更"的节奏复沓,"灯-声"的感官对照,将豪放词风与婉约情思完美融合,体现"哀感顽艳"的纳兰词特色。
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长相思·山一程》此词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纳兰性德随驾东巡时。身为满洲贵族的词人,在汉文化浸润下产生双重文化认同危机。"榆关"(山海关)作为满汉地理分界,"故园无此声"既指风雪实景,也隐喻文化乡愁,今北京宋庆龄故居(原纳兰府邸)辟有纳兰词专题展览。
翻译注释
翻译
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注释
(1)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程:道路、路程。
(2)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3)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4)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千帐言军营之多。
(5)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6)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7)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8)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全文拼音版
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其词哀感顽艳,真挚自然,以小令见长,代表作《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等广为传诵。出身显赫(大学士明珠长子),却厌弃权贵,多结交汉族文人。词风近南唐后主,王国维评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英年早逝,有《饮水词》传世,为清代词坛巅峰。
相关推荐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