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二首·其二》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夜月为背景,抒发了诗人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孤独与悲凉。前四句描绘月夜之景,意境空阔;中四句写秋夜独处的孤寂,体察入微;后四句直抒胸臆,表达“有志不获骋”的苦闷。全诗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沉,展现了陶渊明在归隐后依然无法忘怀世事的精神矛盾,是其杂诗中的代表作。
杂诗十二首·其二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杂诗十二首·其二》此诗作于陶渊明归隐后期(约50岁后)。诗人虽已“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隐居田园,但面对晋宋易代的乱局和渐老的年华,仍不免感时伤怀。诗中“日月掷人去”的焦虑与“有志不获骋”的悲慨,既是对个人功业无成的叹息,也暗含对时代动荡的忧愤。结尾“终晓不能静”的躁动,与诗人静穆的田园诗风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其隐逸背后的精神挣扎。
翻译注释
翻译
太阳渐渐沉落在西河中,白月从东岭升起。
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广阔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风吹入房门,在夜间枕席生凉。
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我我想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无人与我答话,只能举杯对着只身孤影饮酒。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注释
(1)沦:落下。
(2)素月:白月。
(3)万里辉:指月光。
(4)荡荡:广阔的样子。
(5)景:同影,指月轮。这两句是说万里光辉,高空清影。
(6)房户:房门。这句和下句是说风吹入户,枕席生凉。
(7)时易:季节变化。
(8)夕永:夜长。
(9)无予和:没有人和我答话。和,去声。
(10)掷:抛开。
(11)骋:驰骋。这里指大展宏图。
(12)终晓:直到天亮。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陶渊明的诗
相关推荐
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杂诗
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
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
上有特栖鸟,怀春向我鸣。
褰衽欲从之,路险不得征。
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
风飚扬尘起,白日忽巳冥。
回身入空房,托梦通精诚。
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
杂诗七首·其一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杂诗十二首·其九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泛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昴,势翳西山颠。
萧条隔天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杂诗七首·其四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杂诗七首·其七
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
闲房何寂寥,绿草被阶庭。
空穴自生风,百鸟翩南征。
春思安可忘,忧戚与君并。
佳人在远道,妾身单且茕。
欢会难再遇,兰芝不重荣。
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
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
赍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
傥终顾眄恩,永副我中情。
杂诗十二首·其八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杂诗·近寒食雨草萋萋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杂诗十二首·其十二
嫋嫋松标崖,婉娈柔童子。
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养色含精气,粲然有心理。
杂诗十二首·其十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沈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庭宇翳馀木,倏忽日月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