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应制》是北宋诗人蔡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应制诗,诗中描写了京都元宵佳节灯火如山的盛况,以及君王临幸与民同乐,“天上清光”跟“人间和气”交相融合的良辰美景,歌颂了仁宗朝的太平之象。就诗的内容、艺术来看,较为平凡,无甚出色。
上元应制
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
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
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宋代阮阅的《诗话总龟·纪实门》记载说,仁宗于正月十四日上御楼,派中使传宣从官说:“朕非好游观,盖与民同乐。”翌日蔡君谟献诗,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交代的十分详细。
翻译注释
翻译
宫外千座灯山高高耸立,无数宝烛点燃,到处彻亮通明。令人特别欣喜的是,君王的车驾来到了端门。
主人巡游并不为观赏元宵美景,所乐的是能与万民同心。
天上团团明月,留住清光专为把今夜辉映,人间一派祥和之气,赶走了初春常有的轻阴。
要知为什么普天共祝君王长寿,只因四十多年对百姓惠爱至深。
注释
(1)千峰:指灯山。
(2)宝炬:犹言宝灯、宝烛。
(3)森:众盛貌。森:排列耸立。
(4)端门:宫殿的正门。
(5)翠华: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用作皇帝的仪仗。此制皇帝的车驾。翠华:用翠羽饰于旗竿顶上的旗,为皇帝仪仗,此处代指君王。
(6)宸游:帝王出游。
(7)三元:农历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为上元、中元、下元,合称三元。此处指上元。
(8)清光:清亮的光辉,这里指月光。
(9)阁:同“搁”,停留。
(10)春阴:春天时的花木荫处。
(11)华封祝:即华封三祝。传说华州封人祝帝尧长寿、富有、多男,后人称为华封三祝。
(12)四十余年惠爱深:宋仁宗在位共四十三年,多有惠政。惠爱,恩惠慈爱,此指对民众的惠爱。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蔡襄的诗
相关推荐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七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上京即事五首·其五
五更寒袭紫毛衫,睡起东窗酒尚酣。
门外日高晴不得,满城湿露似江南。
上汝州郡楼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上太行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十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二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四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上洛桥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上达奚舍人
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
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
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
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