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太守后庭歌

〔唐代〕岑参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

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

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

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

作品简介

《敦煌太守后庭歌》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前一部分六句着重颂扬敦煌太守的政绩,反映了诗人为当地人民安居乐业而欣慰的感情;后半部分九句写后庭酒筵场面,写出了酒筵喜庆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欢快的心情。

创作背景

《敦煌太守后庭歌》这首诗是诗人西行抵达敦煌后的作品,作于天宝八载(749)。诗人可能是参加了敦煌太守的一次宴会,因而这里所记叙的是敦煌太守的政绩和宴会进行的情景。

翻译注释

翻译

敦煌郡的太守既才且贤,郡中太平无事高枕而眠。

太守到来高山涌出泉水,黄沙地上农人安心种田。

敦煌白发老人年高望重,衷心挽留太守连任几年。

城头月儿东升星斗满天,后庭早已排下豪华酒筵。

美女浓妆艳抹容颜正美,侧垂高高发髻头插金钿。

醉坐烛前玩起藏钩之戏,不知钩儿藏在哪个地方?

为您手中握起珊瑚之鞭,带着醉意射中半段金钱,其中乐趣奇特难言!

注释

(1)敦煌:唐郡名,地处河西走廊西风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2)太守:即郡太守,地方行政长官。

(3)后庭:内室。

(4)高枕眠:高枕而眠,指对所理之事无忧无虑,十分放心。

(5)碛:沙地。

(6)耆旧:年高望重之人。

(7)鬓皓然:鬓发雪白。皓:白。

(8)更五年:即连任。唐制,地方官五年而任满。

(9)曲房:即题目所说“后庭”。

(10)锦筵:精美豪华的酒筵。

(11)侧垂高髻:高挽发髻,垂向一旁,似为当时流行发式。

(12)金钿:金制的首饰。

(13)藏钩:古时的游戏。以一钩藏在数人之手,由当局者猜射。

(14)若个:哪个。

(15)珊瑚鞭:以珊瑚为装饰的马鞭。

(16)射:猜度。

(17)半段黄金钱:似指金钩。

(18)偏:奇特。

全文拼音版

dūnhuángtàishǒuhòutíng
dūnhuángtàishǒucáiqiěxiánjùnzhōngshìgāozhěnmián
tàishǒudàoláishānchūquánhuángshārénzhòngtián
dūnhuángjiùbìnhàorányuànliútàishǒugèngnián
chéngtóuyuèchūxīngmǎntiānfángzhìjiǔzhāngjǐnyán
měirénhóngzhuāngzhèngxiānchuígāochājīndiàn
zuìzuòcánggōuhóngzhúqiánzhīgōuzàiruòbiān
wèijūnshǒushānbiānshèbànduànhuángjīnqiánzhōngshìpiān

作者介绍

岑参(717—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其诗雄奇瑰丽,多描绘西域风光与军旅生活,与高适并称“高岑”,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充满浪漫豪情。曾两度从军西域,官至嘉州刺史。诗风壮阔激昂,善用夸张想象,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的巅峰成就,对后世边塞文学影响深远。

岑参的诗

相关推荐

王风·黍离

〔先秦〕诗经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

〔宋代〕柳永

前时小饮春庭院。悔放笙歌散。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 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

梦微之

〔唐代〕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洗然弟竹亭

〔唐代〕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

〔宋代〕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送别裴仪同

〔南北朝〕王褒

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沙飞似军幕,蓬卷若车轮。

边衣苦霜雪,愁貌损风尘。

行路皆兄弟,千里念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