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台上披襟

〔宋代〕周邦彦

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

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愁凝伫,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

作品简介

《点绛唇·台上披襟》是北宋文学家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以登台当风披襟,一抒胸中郁闷;瞬间又见飞絮粘于蛛网,暗喻滞留外地,身不由己。下片远眺芳草连天,慨叹春去不归而黯然伤神;耳畔黄昏歌鼓,更增独居异乡之愁苦。全词写词人登高伤春,景中含情,节奏明快而不失凝重。

创作背景

《点绛唇·台上披襟》这首词作于周邦彦由庐州教授转荆州时,时年词人三十四岁,和《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山》系同时之作。龙沐勋《清真词叙论》称他“教授庐州,旋复流转荆州,侘傺无聊,稍捐绮思,词境亦渐由软媚而入于凄惋。”由于长期被贬抑,留落于穷乡僻壤,其词风由艳丽变为清丽,词的内容也随之变化,由年轻时的风流倜傥向中年的彷徨悲凉过渡。

翻译注释

翻译

登上高台,敞开胸襟,爽快舒畅的风转眼之间便把残雨吹尽了。柳丝轻轻飘荡,蛛网却粘住了飘飞的柳絮。

向空旷遥远的草原上极目眺望,那里应该是春天归去的地方。满怀愁绪地凝神伫立,只听得在这黄昏之中,楚地的歌声越发显得凄苦,村舍中零落的鼓声越发显得苍凉。

注释

(1)点绛唇:词牌名,《清真集》入“仙吕调”,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异,今京剧中犹常用之。四十一字,前片二十字四句三仄韵,后片二十一字五句四仄韵。

(2)披襟:敞开衣襟。

(3)快风:舒畅的风。

(4)轻举:轻轻飘动。

(5)飞絮:飘飞的柳絮。

(6)平芜:平旷的草地。

(7)凝伫:凝神伫立。

(8)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黄昏斜照之下,楚歌悲怆,从荒僻的村落之中传来阵阵鼓声。

全文拼音版

diǎnjiàngchún··táishàngjīn
táishàngjīnkuàifēngshùnshōucánliǔqīngzhūwǎngniánfēi
píngyīngshìchūnguīchùchóuníngzhùchǔshēngcūnluòhuánghūn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曾任大晟府提举,负责整理宫廷乐律。其词富艳精工,长于铺叙,开南宋姜夔、吴文英一派先河,被誉为"词家之冠"。代表作《兰陵王·柳》《苏幕遮·燎沉香》等,语言典丽,结构严谨。著有《清真集》,其创制的《六丑》《花犯》等新调丰富了词牌形式。作为婉约派集大成者,其词作对宋词格律化发展影响深远,王国维评"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

周邦彦的诗

相关推荐

点绛唇·离恨

〔宋代〕苏轼

月转乌啼,画堂宫徵生离恨。美人愁闷。不管罗衣褪。

清泪斑斑,挥断柔肠寸。嗔人问。背灯偷揾,拭尽残妆粉。

点绛唇·饯春

〔清代〕王鹏运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饯春无语,肠断春归路。

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长亭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