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作品简介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有人认为是怀友诗,有人认为是怀妻诗,有人认为是咏物诗。如果从怀友诗的角度看,此诗展示了一位思念远友,为朋友的遭遇满怀忧虑的老者形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题目为“次韵雪后书事”。这首诗是一首和诗。和诗是朋友之间用诗相互酬答的一种方式。这种朋友之间的相互酬答,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身在异处通过书信的形式来进行的。根据其一诗中的“折寄遥怜”“相思”“独自回”等词可知,这首诗显然属于后者。另根据其二末联,朱熹说自己不会因为认识了更漂亮高贵的女子而嫌弃糟糠之妻,因此《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应为怀妻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江边的几树梅花真是令人惆怅,我拄着藜杖在树下徘徊,离开,又回来。

先前白雪覆盖在梅花上,看不出是雪是梅,花朵无处找寻,昨天夜里伴着皎洁的月光,梅花依旧凌寒盛放。

今日我想折下几枝来送给远方的那个我怜爱的人,遗憾的是相思这场劫已化为灰烬。

我在树下沉吟了良久,直到日暮时分,寒鸦归巢,且远远的望着那扇柴门,独自归去。

注释

(1)杖藜:拐杖。

(2)劫成灰:古印度传说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重新再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叫做一“劫”,后人借用“劫”指天灾人祸。“劫灰”本为“劫火”之余灰,此处当指灾祸后留下的残迹。

全文拼音版

yùnxuěhòushūshìèrshǒu··
chóuchàngjiāngtóushùméizhàngxíngràoháilái
qiánshíxuěxúnchùzuóyuèmíngjiùkāi
zhéyáoliánrénshìxiāngyīnghènjiéchénghuī
chényínluòhánquèwàngcháijīnghuí

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创立“理学”体系,强调“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影响中国思想史数百年。编注《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标准。其诗文明晰严谨,如《观书有感》寓理于景。晚年遭“庆元党禁”迫害,仍讲学不辍,世称“朱子”,与孔子并称“孔朱”,被尊为儒家理学宗师。

朱熹的诗

相关推荐

次韵杨君全送酒

〔宋代〕黄庭坚

扶衰却老世无方,惟有君家酒未尝。

秋入园林花老眼,茗搜文字响枯肠。

醡头夜雨排檐滴,杯面春风绕鼻香。

不待澄清遣分送,定知佳客对空觞。

次韵登凌歊台

〔元代〕萨都剌

山势如龙去复回,闲云野望护重台。

离宫夜有月高下,辇路日无人往来。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

断碑衰草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

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

〔宋代〕黄庭坚

黄州逐客未赐环,江南江北饱看山。

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

郭熙官画但荒远,短纸曲折开秋晚。

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巘。

坐思黄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

熙今头白有眼力,尚能弄笔映窗光。

画取江南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

但熙肯画宽作程,十日五日一水石。

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唐代〕王昌龄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

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

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

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

岂唯长思君,日夕在魏阙。

次韵伯氏长芦寺下

〔宋代〕黄庭坚

风从落帆休,天与大江平。

僧坊昼亦静,钟磬寒逾清。

淹留属暇日,植杖数连甍。

颇与幽子逢,煮茗当酒倾。

携手霜木末,朱栏见潮生。

樯移永正县,鸟度建康城。

薪者得树鸡,羹盂味南烹。

香秔炊白玉,饱饭愧闲行。

丛祠思归乐,吟弄夕阳明。

思归诚独乐,薇蕨渐春荣。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明代〕王守仁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