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是北宋诗人朱服创作的一首描绘巢湖美景的诗歌。诗歌通过描绘巢湖的美景和重要性,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巢湖
平湖压郡境,血食等灵媪。
岂无升斗水,活此车中薧。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朱服是北宋时期的诗人,他生活在一个重视文化的时代。巢湖作为他生活地区的重要自然景观,无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描绘巢湖的美景和重要性,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北宋时期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也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翻译注释
翻译
广阔的巢湖如同一面平湖,稳稳地坐落在郡城的边界上,仿佛是一座天然的屏障。巢湖被视为如同接受血食供奉的灵验老妪(神灵),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祭祀。
怎能说巢湖里没有哪怕只是一升一斗的水呢?(巢湖的水)滋养着这片土地,让车中装载的(可能是农作物或其他物资)得以生长、存活。
注释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朱服的诗
相关推荐
菱溪大石
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
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
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
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
行穿城中罢市看,但惊可怪谁复珍。
荒烟野草埋没久,洗以石窦清泠泉。
朱栏绿竹相掩映,选致佳处当南轩。
南轩旁列千万峰,曾未有此奇嶙峋。
乃知异物世所少,万金争买传几人。
山河百战变陵谷,何为落彼荒溪濆。
山经地志不可究,遂令异说争纷纭。
皆云女娲初锻链,融结一气凝精纯。
仰视苍苍补其缺,染此绀碧莹且温。
或疑古者燧人氏,钻以出火为炮燔。
苟非神圣亲手迹,不尔孔窍谁雕剜。
又云汉使把汉节,西北万里穷昆仑。
行经于阗得宝玉,流入中国随河源。
沙磨水激自穿穴,所以镌凿无瑕痕。
嗟予有口莫能辩,叹息但以两手扪。
卢仝韩愈不在世,弹压百怪无雄文。
争奇斗异各取胜,遂至荒诞无根原。
天高地厚靡不有,丑好万状奚足论。
惟当扫雪席其侧,日与嘉客陈清樽。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水龙吟·黄庆长夜泛鉴湖有怀归之曲课予和之
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况茂陵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
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有人应喜。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燕子矶口占
来家不面母,咫尺犹千里。
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行县至雩都邀馀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几圣希颜同游罗岩
闻有山岩即去寻,亦跻云外入松阴。
虽然未是洞中境,且异人间名利心。
燕山亭·芜湖雨夜过朱草衣旧宅
川后停波,屏翳送寒,摇荡澄江青雾。桥外数椽,藓蚀苔殷,映带柳塘花捂。燕子归来,知认否、当年谁主。无语。衔落蕊迎风,缭垣低度。
怊怅孤客凄清,听瑟瑟萧萧,夜窗声苦。梁市阮厨,烛掩香销,知他故人何处。他日相逢,难说尽、别离情绪。思汝。同听者、半宵春雨。
相见欢·罗襦绣袂香红
罗襦绣袂香红,画堂中。细草平沙蕃马,小屏风。
卷罗幕,凭妆阁,思无穷。暮雨轻烟魂断,隔帘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