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昌官舍

〔宋代〕张耒

小园寒尽雪成泥,堂角方池水接溪。

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

作品简介

《福昌官舍》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福昌官舍春日晨景为题材,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冬春交替的瞬间美。前两句“小园寒尽雪成泥,堂角方池水接溪”描绘积雪消融、池溪相连的景象,展现大地回春的生机;后两句“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以听觉入诗,通过残月西沉、春鸟啼鸣的视听转换,勾勒出黎明时分万物苏生的灵动画面。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空灵悠远,在看似平淡的官舍晨景中蕴含对自然规律的深刻体悟,体现了宋代文人“以俗为雅”的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福昌官舍》此诗创作于张耒任福昌(今河南宜阳)县尉期间,时值初春时节。诗人身处官舍,在某个五更天破晓时分,隔窗感受到冬去春来的季节变迁。诗中“雪成泥”的细节既点明前夜尚有残雪,又暗示春气温融的迅速;“春鸟满山啼”的热闹景象,与官舍生活的孤寂形成微妙对照。作为苏门弟子,张耒此时虽身处地方微官,却通过捕捉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展现出处逆境中保持豁达的人生态度。

翻译注释

翻译

园中冬寒退尽,雪融成泥,院角积雪的水池水已满与那溪水相接连。

从梦中醒来,隔窗而望,只见窗外残月渐尽,才五更鸟儿已经满山啼鸣。

注释

(1)觉:醒。

全文拼音版

chāngguānshè
xiǎoyuánhánjìnxuěchéngtángjiǎofāngchíshuǐjiē
mèngjuéchuāngcányuèjìngēngchūnniǎomǎnshān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熙宁六年进士,官至太常少卿。其诗受白居易、张籍影响,多写田园生活与民生疾苦,《劳歌》《夜坐》等作品平易晓畅。散文清新自然,与黄庭坚并称"晁张"。晚年寓居陈州,潜心著述。著有《柯山集》《宛丘集》等,虽在四学士中诗名稍逊,但其平实诗风在南宋陆游等诗人中产生共鸣,对宋诗通俗化发展有所贡献。

相关推荐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

〔宋代〕姜夔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六国论

〔宋代〕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悲清秋赋

〔唐代〕李白

登九疑兮望清川,见三湘之潺湲。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蔽天。余以鸟道计于故乡兮,不知去荆吴之几千。于时西阳半规,映岛欲没。澄湖练明,遥海上月。念佳期之浩荡,渺怀燕而望越。荷花落兮江色秋,风嫋嫋兮夜悠悠。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鳌于沧洲。无修竿以一举,抚洪波而增忧。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讬些,吾将采药于蓬丘。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唐代〕李白

木落识岁秋,瓶冰知天寒。

桂枝日已绿,拂雪凌云端。

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

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

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看。

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

穷与鲍生贾,饥从漂母餐。

时来极天人,道在岂吟叹。

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

卷舒固在我,何事空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