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

〔唐代〕白居易

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

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

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

谁能坼笼破,从放快飞鸣。

作品简介

《鹦鹉》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以“鹦鹉”为名所作的两首诗之一,此诗为五言律诗(另一首为七言律诗)。这首诗看似咏鹦鹉,实则感叹自己的身世,诗中借鹦鹉的遭遇和愿望比拟人事,托物言志。前六句抒发了被囚禁的痛苦心情,后两句表达了打破牢笼、争取自由的愿望。全诗形象、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睹物伤时、积极奋飞的情志。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由太子左赞善大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元和十三年(818年)冬,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此时他既为离开贬斥之地江州而高兴,又为远来偏僻之地忠州而遗憾,同时,其弟白行简来看望他。期间作此诗《鹦鹉》。

翻译注释

翻译

成天讲话突然沉默,半夜里栖息忽然又惊醒。

身被囚禁,只由于毛色美丽,心情痛苦,仅因为是非分明。

晚上常涌起回到旧窝的思绪,春天常发出怀念同伴的心声。

什么人能帮助打破这牢笼,让它能自由地讲话欢快地飞行。

注释

(1)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成天讲话突然沉默,半夜里栖息忽然又惊醒。竟日,整天。中宵,半夜。栖,栖息。

(2)缘:因为,由于。

(3)彩翠:羽毛颜色翠绿。

(4)分明:(心中)是非分明。

(5)起:涌起。

(6)归巢思:回到老巢的念头。

(7)忆侣:思念伴侣。

(8)坼:一作“拆”,裂开,此指拆毁,打碎。

(9)从:同“纵”,放开。《礼记·曲礼上》:“欲不可从。”

(10)快:快活。

(11)飞鸣:飞翔,鸣叫。

全文拼音版

yīng
jìngháizhōngxiāojīng
shēnqiúyuáncǎicuìxīnwèifēnmíng
guīcháochūnduōshēng
shuínéngchèlóngcóngfàngkuàifēimíng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鹦鹉曲·渔父

〔元代〕白贲

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

〔幺〕觉来时满眼青山暮,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鹦鹉曲·山亭逸兴

〔元代〕冯子振

嵯峨峰顶移家住,是个不唧溜樵父。烂柯时树老无花,叶叶枝枝风雨。

故人曾唤我归来,却道不如休去。指门前万叠云山,是不费青蚨买处。

鹦鹉曲·农夫渴雨

〔元代〕冯子振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鹦鹉

〔唐代〕白居易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鹦鹉曲·野渡新晴

〔元代〕冯子振

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

〔幺〕碧天边云归岩穴,白鹭一行飞去。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青帘舞处?

鹦鹉曲·都门感旧

〔元代〕冯子振

都门花月蹉跎住,恰做了白发伧父。酒微醒曲榭回廊,忘却天街酥雨。

〔幺〕晓钟残红被留温,又逐马蹄声去。恨无题亭影楼心,画不就愁城惨处。

鹦鹉曲·园父

〔元代〕冯子振

柴门鸡犬山前住。笑语听伛背园父。

辘轳边抱瓮浇畦,点点阳春膏雨。

菜花间蝶也飞来,又趁暖风双去。

杏梢红韭嫩泉香,是老瓦盆边饮处。

鹦鹉洲

〔唐代〕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鹦鹉曲·夷门怀古

〔元代〕冯子振

人生只合梁园住。快活煞几个白头父。指他家五辈风流,睡足胭脂坡雨。

说宣和锦片繁华,辇路看元宵去。马行街直转州桥,相国寺灯楼几处。

鹦鹉和胡韵

〔明代〕王守仁

鹦鹉生陇西,群飞姿鸣游。

何意虞罗及,充贡来中州。

金绦縻华屋,云泉谢林丘。

能言实阶祸,吞声亦何求。

主人有隐寇,窃发闻其谋。

感君惠养德,一语思所酬。

惧君不见察,杀身反为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