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唐代〕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作品简介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二十四节气组诗中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紧扣小寒物候特征:首联以乐律"大吕"对应十二月,点明鹊始巢的节气现象;颔联颈联四句分写喜鹊觅食、野鸡鸣叫、霜鹰北向等典型物候,展现自然界对气候变化的敏锐反应;尾联"春冬正月交"揭示冬春交替的节气本质。全诗将天文历法、物候观察与生活智慧融为一体,语言平易而刻画精准,体现了元稹"纪实写生"的创作特点,是研究唐代民俗与自然观的珍贵文本。

创作背景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元稹任通州司马期间。西南师范大学教授卞孝萱指出,组诗是元稹为普及农时而作,诗中"鹊垒巢""雊雉鸣"等描写严格遵循《礼记·月令》记载。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起推行的《大衍历》节气划分,与诗中"正月交"的表述完全吻合。该组诗作为现存最早的完整二十四节气诗,比北宋《岁时广记》早三百年,兼具文学价值与科技史意义。

翻译注释

翻译

到了小寒这个节气,就好像古代“音律”之首——“大吕”奏响一般,这时候的喜鹊也感知到春天不远了,开始动身要筑新巢了。

它们觅食,总喜欢去河道弯曲的地方,因为那里方便它们口衔树枝和湿泥,进而围绕树梢来筑巢。

大雁开始有了北归的苗头,野鸡藏匿在茅草丛里鸣叫。

不要抱怨天气仍然寒冷严峻,因为春冬交替马上就要在正月进行了。

注释

(1)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

(2)大吕:夏历十二月的别称。

(3)北首:方位词,北面,北方。

(4)雊雉:雄性野鸡鸣叫;雉,鸟。

全文拼音版

yǒng廿niànshī··xiǎohánshíèryuèjié
xiǎohánliánhuānquèlěixīncháo
shíshíxúnxiánràoshùshāo
shuāngyīngjìnběishǒugòuzhìyǐncóngmáo
guàiyánníngqièchūndōngzhēngyuèjiāo

作者介绍

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著名诗人,河南洛阳人。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同倡“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反映现实。其诗题材广泛,代表作《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深情隽永,《遣悲怀》三首悼亡诗感人至深。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后卒于武昌节度使任上。诗风既有时事讽喻的犀利,又有言情悼亡的缠绵,传奇《莺莺传》更开创才子佳人小说模式,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元稹的诗

相关推荐

咏史八首·其一

〔魏晋〕左思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咏早梅

〔南北朝〕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咏风

〔唐代〕王勃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咏三良

〔唐代〕柳宗元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

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

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

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

咏壁鱼

〔唐代〕李远

鳞细粉光鲜,开书乱眼前。

透窗疑漏网,落砚似流泉。

潜穴河图内,吞钩乙字边。

莫言鬐鬣小,食尽白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