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于《全唐诗》中。这首诗以道教神话故事作隐语以寄艳情,先从远处的女方着笔,分明是自己的艳思,后写嫦娥捣药、玉女投壶直至“桑田俱变,伊水东流”,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诗是作者对女冠、女冠对作者的永恒的爱的写照。这首诗诗的作法完全不落俗套,构思奇特,想象奇特。
寄远
嫦娥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
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大和六年(832)。此诗题为《寄远》,当是寄给在远方的情人。从诗全用神仙典故来判断,当是玉阳山恋诗。时女方已离开玉阳山,义山思恋她,故作《寄远》。
翻译注释
翻译
在寂寞的月宫中,嫦娥捣药永不停止。在天庭,东王公与玉女投壶游戏也永不结束。
什么时侯会发生沧海桑田那样大的巨变,谁能让滚滚东流的伊水,不再向东流进洛河呢?
注释
(1)嫦娥捣药无时已:“嫦娥”句:古代传说,嫦娥窃得不死之药,奔向月亮,化为蟾蜍,蟾蜍即在月中任捣药之事。蟾蜍为阳,月亮为阴。蟾蜍捣药为阴阳交合之意象。
(2)玉女投壶未肯休:“玉女”句:《北堂书钞》卷一五二引《神异经》:“玉女与天帝投壶,天为之笑,令电光是也。”“投壶”也是男女交合之象征。
(3)桑田:即沧海桑田。
(4)伊水:河南省境内河流名。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寄韬光禅师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寄彭民望
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
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
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
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人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寄宇文判官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寄赞上人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
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
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
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寄远十一首·其八
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
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
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
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
两不见,但相思。
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寄和州刘使君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寄人·其二
酷怜风月为多情,还到春时别恨生。
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
寄高令
满地春风扫落花,几番曾醉长官衙。
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
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
田园知有儿孙委,早晚扁舟到海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