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是唐代诗人吴融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桃花为吟咏对象,前两句“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极写桃花盛开时的绚烂景象,后两句“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则转为对桃花永恒生命力的遐想。全诗语言明快,色彩浓烈,既展现了桃花的娇艳之美,又寄寓了诗人对自然造化的赞叹。
桃花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桃花》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应为吴融春日赏桃时有感而作。吴融晚唐诗人,身处动荡时代,诗作常含隐逸之思。此诗表面写桃花灼灼其华,实则可能暗含对永恒美好或超脱尘世的向往。“千年实”之喻或受道教“蟠桃”传说影响,反映唐人对长生与自然之力的浪漫想象。
翻译注释
翻译
满树娇艳的红花娇艳绚烂,万枝千条丹彩流溢,明亮灼目,渲染出一派融融的春色。
怎能让它千年长在,年年开花结果,以此来显示人间大自然的工巧?
注释
(1)何当:怎能。
全文拼音版
桃花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作者介绍
吴融(850—903),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累迁侍御史。因事去官,流浪荆南,依节度使成汭。后召为左补阙,迁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昭宗复位,融起草诏书十数篇,才思敏捷,文笔精当,为昭宗所赏识,擢户部侍郎。是年冬,朱全忠兵犯京师,昭宗逃往凤翔,融未及相从,客寓阌乡。不久,召为翰林承旨,卒于官。工诗能文。其诗多流连光景之作, 只有少数诗篇对唐末战乱有所反映。
吴融的诗
相关推荐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桃林夜贺晋公
西来骑火照山红,夜宿桃林腊月中。
手把命珪兼相印,一时重叠赏元功。
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桃花
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拟欲求图画,枝枝带竹丛。
桃源图
千载知经几暴秦,山中惟说避秦人。
仙源错引渔舟入,恼乱桃花自在春。
桃源忆故人·松峦峰
有时云与高峰匹,不放松峦历历。望里依岩附壁,一样黏天碧。
有时峰与晴云敌,不许露珠轻滴。别是娇酣颜色,浓淡随伊力。
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
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桃源忆故人·暮春
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