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润兄过访苕霅之游·其二

〔明代〕慧浸

踏破芒鞋意自闲,青山无处不潺湲。

西东两目连双径,闻说其中好闭关。

秋日润兄过访苕霅之游·其二拼音版

qiūrùnxiōngguò访fǎngsháozhàzhīyóu··èr
mángxiéxiánqīngshānchùchányuán
西dōngliǎngliánshuāngjìngwénshuōzhōnghǎoguān

相关诗文

秋菊

〔唐代〕骆宾王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

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

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

金翘徒可泛,玉斝竟谁同。

秋日酬王昭仪

〔元代〕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隗少知己,碧玉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莲

〔元代〕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秋声赋

〔宋代〕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