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好·碧云天》是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中的一首唱曲,是在第四本“长亭送别”一折中崔莺莺送别张君瑞赴长亭途中所唱的曲子。此曲通过崔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因离别产生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全曲短短二十五个字,把天、地、风、雁、山、林和主人公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生动感人、色彩斑斓的画面,产生了和谐的韵律。
端正好·碧云天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端正好·碧云天》此曲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西厢记》是王实甫写于元代元贞、大德年间的杂剧。其中第四本第三折的主要情节是“长亭送别”。穷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千金崔莺莺相爱,但门第不般配,遭到老夫人阻挠。他必须去考取功名,才能实现美满姻缘。临行,崔莺莺送他到十里长亭。这首《端正好》是崔莺莺在送别张君瑞时所唱的曲子。
翻译注释
翻译
碧云悠悠的天空,黄花纷纷的大地,秋天西风凄紧而猛吹,空中大雁从北往南飞。早晨枫叶红得像喝醉酒的人脸一样,都是被离人的眼泪染成的啊。
注释
(1)端正好:曲牌名,套数首牌,曲调庄重、肃穆。
(2)碧云天,黄花地:化用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词句:“碧云天,黄叶地。”
(3)霜林醉:形容经霜的树叶像醉酒一样颜色发红。
(4)离人:处于离别中的人。化用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句:“点点是,离人泪。”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实甫的诗
相关推荐
折桂令·寄远
怎生来宽掩了裙儿?为玉削肌肤,香褪腰肢。饭不沾匙,昨如翻饼,气若游丝。
得受用遮莫害死,果诚实有甚推辞?干闹了多时,本是结发的欢娱,倒做了彻骨儿相思。
小梁州·夏
画船撑入柳阴凉,一派笙簧。采莲人和采莲腔,声嘹亮,惊起宿鸳鸯。
〔幺〕佳人才子游船上,醉醺醺笑饮琼浆。归棹晚,湖光荡,一钩新月,十里芰荷香。
人月圆·为细君寿
冷云冻雪褒斜路,泥滑似登天。年来又到,吴头楚尾,风雨江船。
但教康健,心头过得,莫论无钱。从今只望,儿婚女嫁,鸡犬山田。
阳春曲·题情
轻拈斑管书心事,细折银笺写恨词。可怜不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迤逗我许多时。
鬓云懒理松金凤,胭粉慵施减玉容。伤情经岁绣帏空,心绪冗,闷倚翠屏。
慵拈粉线闲金缕,懒酌琼浆冷玉壶。才郎一去信音疏,长叹吁,香脸泪如珠。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
百忙里铰甚鞋儿样,寂寞罗帏冷篆香。向前搂定可憎娘,止不过赶嫁妆,误了又何妨。
殿前欢·离思
月笼沙,十年心事付琵琶。相思懒看帷屏画,人在天涯。
春残豆蔻花,情寄鸳鸯帕,香冷荼蘼架。旧游台榭,晓梦窗纱。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踏歌行·梦里思大漠
梦里思大漠,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阳关第四声。且行且慢且叮咛,踏歌行人未停。
红绣鞋·春情
暗朱箔雨寒风峭,试罗衣玉减香销。落花时节怨良宵。
银台灯影淡,绣枕泪痕交。团圆春梦少。
天净沙·为董针姑作
玉纤屈损春葱,远山压损眉峰。早是闲愁万种。忽听得卖花声送,绣针儿不待穿绒。
殿前欢·捻冰髭
捻冰髭,绕孤山枉了费寻思。自逋仙去后无高士,冷落幽姿,道梅花不要诗。休说推敲字,效杀颦难似。知他是西施笑我,我笑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