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二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借咏马抒写怀才不遇之愤。此诗为第十四首,前两句以“香襆赭罗新,盘龙蹙镫鳞”极写马具华美,暗喻良马终遇英主;后两句“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陡然转折,以反诘语气点明骏马终得赏识,实则寄托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期许。全诗短短二十字,对比鲜明,在铺陈富贵气象中暗藏锋芒,是李贺“虚荒诞幻”诗风的典型体现。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四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814),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翻译注释
翻译
马鞍上覆盖的赭红罗帕,喷香崭新,马镫上绣绘的盘龙,鳞甲生动逼真。
这匹受宠马儿在村南小路上昂首回顾,看看我,谁能说时机不好难以逢春?
注释
(1)香幞:即香罗帕。平时盖在马鞍上,骑时则去掉。
(2)赭罗:红褐色的罗纱。
(3)盘龙:弯曲着的龙。
(4)蹙:指用金丝银线把丝织品刺绣成皱纹状。这种丝织品叫“蹙金”。
(5)陌:田间小路。
(6)逢春:遇着好时机。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贺的诗
相关推荐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七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马诗二十三首·其六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