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慨叹李德裕落难,故交旧谊星离云散,音讯断绝;后两句则以乐写哀,借李德裕被贬所在地的景色渲染凄清、悲凉的气氛,有不胜叹惋之意。全诗表现出诗人对李德裕被贬职流放的同情,情调沉哀婉,意旨遥深。
李卫公
绛纱弟子音尘绝,鸾镜佳人旧会稀。
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这首七言绝句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前后,正是李德裕谪居崖州之时。动乱的边关,经过李德裕整治后,连连获得捷报。唐宣宗为收复河湟之地大摆庆贺宴席,并对参战有功将士论功行赏。李商隐想起了真正对收复国土功劳最大而此时却被贬逐到远方的前宰相李德裕,于是怀着愤懑不平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受业于你的门生已没有音信,你的同朝旧好也见不到身影。
今天你来到这南蛮的地方,只见到木棉花开,还听到鹧鸪飞鸣。
注释
(1)绛纱弟子音尘绝:绛纱弟子:《后汉书·马融传》:马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后世以“绛世弟子”指授业生徒。音尘绝:毫无消息。
(2)鸾镜佳人:本指后房妻妾,诗中则比喻政治上的同道者。
(3)致身歌舞地:致身:犹言归身。歌舞地:即歌舞冈(在今广州市越秀山上),因南越王赵佗曾在此歌舞得名。此代指与广州邻近的李德裕贬所一带地区。
(4)木棉:落叶乔木,也称“攀枝花”“英雄树”,先叶开花,大而红。结实长椭圆形,中有白棉,可絮茵褥。
(5)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古人谐其鸣声曰:“行不得也哥哥。”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夫人三首·其一
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
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
李白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李陵咏
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
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
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
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
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
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
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李陵泣别图
上林木落雁南飞,万里萧条使节归。
犹有交情两行泪,西风吹上汉臣衣。
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四仓曹宅夜饮
霜天留后故情欢,银烛金炉夜不寒。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李少卿与苏武诗三首·其一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李少卿与苏武诗三首·其三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李监宅二首·其二
华馆春风起,高城烟雾开。
杂花分户映,娇燕入帘回。
一见能倾座,虚怀只爱才。
盐车虽绊骥,名是汉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