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九首》是元末明初文学家高启创作的一组咏物诗。这组梅花诗塑造了梅花的群像,每首诗都有孤独高傲而无凄凉抑郁、怜梅惜梅却不神伤心碎的特点。整组诗巧用典故,把梅花人格化,传神地刻画出梅花的形神。历代诗人咏梅之作众多,相比之下,这九首诗写梅独摄其魂,确有不俗之处。
梅花九首·其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高启应诏进京纂修《元史》,从那时起他的心中就一直疑惧不安。他的《赴京道中逢还乡友》写道:“我去君却归,相逢立途次。欲寄故乡言,先询上京事。”上任不久,他便觉察到京城中的政治气氛敏感而紧张,文人处在朝不保夕的状态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获罪。翌年《元史》编成,高启授翰林编修;七月,擢为户部侍郎,高启以“冒进用”为辞而恳求辞官,他被赐予内帑白金,给牒放还于乡,然而回乡之后他却未能过上平静的隐逸生活。洪武七年(1374),苏州知府魏观因改修张士诚旧邸而触怒了统治者,高启为之作《上梁文》被连坐腰斩,年仅三十九岁。在这之前,他把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写入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梅花九首》组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梅花应该是那天上的神物,不知是谁将它放到江南,使其处处可见。
大雪满山的时节梅花如一位高人隐士独卧于其中,在月光朗照的夜晚,它又像一位美人独舞。
寒冬时依傍着萧瑟竹子的稀疏的影子,初春时又盖住了一片又一片苔藓的青草之香。
自南朝诗人何逊创作了咏梅佳作以后就没有人能比得上,寂寞守了这许多年,又开了几回呢?
注释
(1)琼姿:谓瑰丽的姿容,通常只用于梅花。
(2)雪满山中高士卧:出自东汉袁安卧雪之典。
(3)月明林下美人来:出自隋朝赵师雄在月夜林中逢美人饮酒、醒来在大梅树下之典。
(4)漠漠:密布之貌。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高启的诗
相关推荐
梅花
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
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
梅花绝句二首·其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开到九分
亚枝低拂碧窗纱,镂月烘霞日日加。
祝汝一分留作伴,可怜处士已无家。
梅花
【其一】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阑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其二】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梅雨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梅花二十首·其九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馀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梅花
锈针刺破纸糊窗,引透寒梅一线香。
蝼蚁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东墙。
梅花九首·其七
独开无那只依依,肯为愁多减玉辉?
帘外钟来初月上,灯前角断忽霜飞。
行人水驿春全早,啼鸟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
梅花九首·其八
最爱寒多最得阳,仙游长在白云乡。
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吴王已醉苑台荒。
枝头谁见花惊处?袅袅微风簌簌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