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赋

〔唐代〕白居易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丝絮如云屯。

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作品简介

《重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二首。此诗以农民的口吻叙述社会的不公平,深刻揭露了唐代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全诗层次清晰,行文平白流畅,主题明确,用语犀利,对统治者的残酷压迫予以无情的批判和鞭挞,对老百姓的痛苦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创作背景

《秦中吟十首》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前后创作于长安的一组讽喻诗。这组诗是作者在政治思想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写成的。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翻译注释

翻译

在大地上种植桑麻,是为了给百姓提供生活之需。

百姓种桑植麻,纺织布帛,亦仅仅是为了能让自己生存下来。

在保证自己衣食住行所必需之后,其余之物均作为赋税供奉给了皇上。

国家制定两税法,本意是推行仁政,为民解忧。

在实行伊始,就防止征收过度,诏令里明白地宣示内外诸臣:

税外不许滥加税目,如果有地方官敢不这样做,便以违法定论。

无奈经过漫长的岁月,贪官污吏得以苟且因循。

沿用旧制进行敲诈勒索,为了加官进爵,不分冬春地搜刮钱财。

丝织的绢帛还没有成匹,蚕茧缫出的丝还未满一斤。

里胥就来催逼我们缴税了,并声明不许任何人怠慢延迟。

岁暮时节,天气奇寒,阴风怒号,席卷着破败的村落。

夜已经很深了,烟火早已熄灭,大雪纷纷扬扬。

小孩衣不蔽体,老人通体冰凉,瑟瑟发抖。

满腹的悲情加上寒气,全都化作了无名的辛酸。

昨日因去补缴尚未纳完的税金,得以有机会看到官库里的情况。

库中丝织品堆积如山,丝絮飘飘有如天空中厚厚的云层。

这些都是贪官们巧立名目搜刮来的民脂民膏,美其名为盈余的财物。

贪官们强夺我们老百姓的衣食,买来了朝廷对他们的恩宠。

这些宝贵的布帛,进入了宫中宝库,年深日久,最终也就化作了灰尘。

注释

(1)厚地:与“高天”相对,大地的意思。

(2)理布帛:将丝麻织成布帛。

(3)身外:身外之物,指满足自身生活需要之外的布帛。

(4)两税:即两税法,唐德宗时宰相杨炎所定。

(5)厥初:其初。

(6)防其淫:防止滥增税目。

(7)枉法:违法,指违反两税法。

(8)因循:沿袭,照旧不变的意思。

(9)敛索:搜括。

(10)无冬春:不分冬春。

(11)缲丝:抽茧出丝。

(12)逡巡:迟疑,延缓。

(13)阴风:冷风。

(14)霰:雪珠。

(15)形不蔽:指衣不蔽体。

(16)悲喘:悲伤地喘息。一作“悲啼”。

(17)残税:余税,尚未交清的税。

(18)絮:不能织帛的丝,可用以絮衣,俗称丝绵。

(19)如:一作“似”。

(20)羡余物:盈余的财务。这里指超额征收的赋税。

(21)随月:即“月进”,每月进奉一次。一作“随日”。

(22)琼林库:泛指皇帝积贮私财的内库。

全文拼音版

zhòng
hòuzhísāngsuǒyàoshēngmín
shēngmínsuǒqiúhuóshēn
shēnwàichōngzhēngshàngfèngjūnqīn
guójiādìngliǎngshuìběnzàiyōurén
juéchūfángyínmíngchìnèiwàichén
shuìwàijiājiēwǎnglùn
nàisuìyuèjiǔtānyīnxún
jùnqiúchǒngliǎnsuǒdōngchūn
zhījuànwèichéngqiāowèiyíngjīn
zànqūnxún
suìtiānyīnfēngshēngcūn
shēnyānhuǒjǐnsǎnxuěbáifēnfēn
yòuzhěxínglǎozhěwēn
bēichuǎnhánbìngzhōngxīn
zuóshūcánshuìyīnkuīguānmén
zēngshānyúntún
hàowèixiànsuíyuèxiànzhìzūn
duóshēnshàngnuǎnmǎiěryǎnqiánēn
jìnqiónglínsuìjiǔhuàwèichén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重过圣女祠

〔唐代〕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重赠

〔唐代〕元稹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重题郑氏东亭

〔唐代〕杜甫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重阳

〔宋代〕陈与义

去岁重阳已百忧,今年依旧叹羁游。

篱底菊花唯解笑,镜中头发不禁秋。

凉风又落宫南木,老雁孤鸣汉北州。

如许行年那可记,谩排诗句写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