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前两句细笔彩绘,专写十指之美,兼有弹奏的动作和姿态。后两句用虚笔写意,传达出筝声的幽咽悲苦之情。这首诗展开了一片清绝景象,以景结情,韵味悠长。
听筝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听筝》诗题一作《题宋州田大夫家乐丘家筝》。长庆二年(822) ,田颍为宋州刺史,加御史大夫。张祜此诗写在其家听丘姓女乐师弹筝的感受。
翻译注释
翻译
她的手指纤细柔美玉笋般洁白,指甲染得红润,轻轻地在翠绿的琴弦间跳跃,仿佛雁阵轻盈地掠过。
那旋律似乎在诉说着古代修筑长城的苦难,仿佛连水都在哽咽,云层也阴冷沉重,整夜笼罩萧瑟的风中。
注释
(1)筝:弦乐器的一种,一称秦筝。最初流行于西北地区,传说是秦时蒙恬所造(见《隋书·音乐志》)。筝的结构由瑟演变而成,瑟有二十五弦,筝取其半,变为十三弦,声音比瑟更响亮。
(2)纤纤:柔细美好的样子。
(3)玉笋:喻指女子洁白纤细的手。
(4)红:指染红的指甲。
(5)雁行:指筝柱因其排列如雁飞的斜行。
(6)遏:遏止,按压。
(7)翠弦:对琴弦的美称。
(8)长城苦:秦代修筑长城,征发大量民工,历时持久,使千千万万的夫妻长期不能团聚,甚至使许多妇女失去了丈夫,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这里泛指丈夫在外服徭役造成的夫妻久别之苦。
(9)咽:呜咽,水声。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张祜的诗
相关推荐
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听角思归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破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
听笛歌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
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
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
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
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听鼓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听弹风入松阕赠杨补阙
商风入我弦,夜竹深有露。
弦悲与林寂,清景不可度。
寥落幽居心,飕飗青松树。
松风吹草白,溪水寒日暮。
声意去复还,九变待一顾。
空山多雨雪,独立君始悟。
听雨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客应嫌酒尽,花却为诗开。
莫下帘尤好,恐妨云往来。
听雨
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
纱幮笛簟差堪乐,且听萧萧暮雨声。
听幽兰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