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孤客逢春暮,缄情寄旧游。
孤身在外的旅人遇到了春末时节,心中满怀的情谊只能封存起来,寄托给远方的老朋友。
海隅人使远,书到洛阳秋。
你身处海角天涯,人使传递消息到那里路途遥远,等到我的书信到达洛阳时,恐怕已是深秋时节了。
注释
(1)李澣:一作“李浣”,诗人的朋友。
(2)缄情:封书。书信中满含对友人的忆念之情,故云“缄情”。缄,封闭。
(3)海隅:海边。有僻远之意。
(4)人使远:派人或托人远递书信。人使,使者。
孤客逢春暮,缄情寄旧游。
海隅人使远,书到洛阳秋。
孤客逢春暮,缄情寄旧游。
孤身在外的旅人遇到了春末时节,心中满怀的情谊只能封存起来,寄托给远方的老朋友。
海隅人使远,书到洛阳秋。
你身处海角天涯,人使传递消息到那里路途遥远,等到我的书信到达洛阳时,恐怕已是深秋时节了。
(1)李澣:一作“李浣”,诗人的朋友。
(2)缄情:封书。书信中满含对友人的忆念之情,故云“缄情”。缄,封闭。
(3)海隅:海边。有僻远之意。
(4)人使远:派人或托人远递书信。人使,使者。
《答李澣三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这是一组酬答友人李澣的诗作,第一首诗写对人世相隔、音书难通的感触,第二首诗怀想友人的隐士生活,第三首诗告知自己的生活状况,又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全诗语言质朴平淡,情味浓深,尤其第三首诗答问相扣,结构缜密,冲和有淡泊之志,实有忘言之妙。
题目“答李澣”,可知李澣先有诗寄赠询问韦应物近况,韦应物写下此组诗酬答,约作于大历初秋日,时在洛阳。据诗,此时李澣已罢洛阳主簿归楚州。
吾闻阴阳在天地,升降上下无时穷。
环回不得不差失,所以岁时无常丰。
古之为政知若此,均节收敛勤人功。
三年必有一年食,九岁常备三岁凶。
纵令水旱或时遇,以多补少能相通。
今者吏愚不善政,民亦游惰离於农。
军国赋敛急星火,兼并奉养过王公。
终年之耕幸一熟,聚而耗者多於蜂。
是以比岁屡登稔,然而民室常虚空。
遂令一时暂不雨,辄以困急号天翁。
赖天闵民不责吏,甘泽流布何其浓。
农当勉力吏当愧,敢不酌酒浇神龙。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饥欲食首山薇,渴欲饮颍川水。
嘉禾令尹清如冰,寄我南山石上耳。
筠笼动浮烟雨姿,瀹汤磨沙光陆离。
竹萌粉饵相发挥,芥姜作辛和味宜。
公庭退食饱下筋,杞菊避席遗萍虀。
雁门天花不复忆,况乃桑鹅与楮鸡。
小人藜羹亦易足,嘉蔬遣饷荷眷私。
吾闻石耳之生常在苍崖之绝壁,苔衣石腴风日炙。
扪萝挽葛采万仞,仄足委骨豺虎宅。
佩刀买犊剑买牛,作民父母今得职。
闵仲叔不以口腹累安邑,我其敢用鲑菜烦嘉禾。
愿公不复甘此鼎,免使射利登嵯峨。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
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
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
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
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
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
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
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深夜竹亭雪,孤灯案上书。
不遇无为化,谁复得闲居。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