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云松令·枕函香

〔清代〕纳兰性德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作品简介

《鬓云松令·枕函香》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悼亡词。此词以细腻婉约的笔触,抒发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上阕通过"枕函香"、"花径漏"等意象,追忆往昔温馨;"刬地梨花"、"东风瘦"则暗喻生命凋零。下阕"掩银屏"、"垂翠袖"的孤寂动作,与"吹箫"声形成强烈对比,结句"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的诘问,将物是人非之痛推向极致。全词凄美哀婉,体现了纳兰词"哀感顽艳"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据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鬓云松令·枕函香》该词应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前,在沉凉月夜的环境下,作者怀念所爱之人,于是写下这首词。

翻译注释

翻译

枕头上还留有余香,花径里尚存春意。那梨花一夜之间在东风中飘落,病酒之后的黄昏恍惚间与她相遇,仿佛来到原来相约的地点,在夕阳下细语绵绵。

而今却银屏重掩,影支形单。在孤单单中又听到了脉脉传情的箫声。此时正月照在那红豆蔻之上,那时曾月下相约,如今月色依然,人却分离,她是否依然依稀如旧?

注释

(1)鬓云松令:此调一作《鬓云松》,又名《苏幕遮》,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双调,上、下片各七句,共六十二字。各片第二、四、五、七句押韵,均为仄声韵。

(2)枕函:古代陶瓷枕或木枕中空如函,可做成抽屉,存放贴身物件,是为枕函,可代指枕头。

(3)花径:花间的小路。南朝梁庾肩吾《和竹斋》:“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

(4)漏:泄露,这里指春光泄露,杜甫《腊日》有“侵脸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5)依约:仿佛。

(6)絮语:连续不断地说话。

(7)薄寒:微寒。

(8)病酒:饮酒沉醉或谓饮酒过量而生病。

(9)刬地:无端地、平白地。

(10)逗:引发、触动。

(11)红豆蔻:植物名。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花·红豆蔻》:“红豆蔻花从生……穗数十蕊,淡红鲜妍,如桃杏花色。蕊重则下垂如葡萄,又如火齐璎珞及剪彩鸾枝之状。此花无实,不与草豆蔻同种。每蕊心有两瓣相并,词人托兴日比连理云。”

全文拼音版

bìnyúnsōnglìng··zhěnhánxiāng
zhěnhánxiānghuājìnglòuyuēxiāngfénghuánghūnhòujiéhánrénbìngjiǔchànhuāchèdōngfēngshòu
yǎnyínpíngchuícuìxiùchùchuīxiāoqíngwēidòuhángduànyuèmínghóngdòukòuyuèdāngshíréndāngshífǒu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其词哀感顽艳,真挚自然,以小令见长,代表作《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等广为传诵。出身显赫(大学士明珠长子),却厌弃权贵,多结交汉族文人。词风近南唐后主,王国维评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英年早逝,有《饮水词》传世,为清代词坛巅峰。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鬓云松令·咏浴

〔清代〕纳兰性德

鬓云松,红玉莹。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半饷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

露华清,人语静。怕被郎窥,移却青鸾镜。罗袜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

鬓云松令·题梦兰夫人画扇

〔清代〕顾太清

乍长天,清昼永。风荡帘钩,午梦人初醒。纤手慢将云鬓整。美目流波,花底新妆靓。

对芳菲,心自省。花静人娴,人与花相称。空谷一枝谁解赠。谱入离骚。添个幽兰影。

鬓云松令·漏沉沉

〔清代〕吴藻

漏沉沉,香袅袅。烛影移花,帘幕风来小。试拍红牙歌水调。尺半霜筠,吹得霜天老。

醉颜酡,开口笑。丝竹中年,已觉输年少。此境等闲看过了。往后追思,又说而今好。

鬓云松令·小窗幽

〔近代〕邹韬

小窗幽,深院曙。帘外轻寒,寂寞花无语。

隔院繁华初著处。蜂蝶寻香,飞过邻家去。

葬桃花,吟柳絮。底事推敲,只有伤春句。

杜宇声声啼不住。若是怜侬,莫引侬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