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也可看作是一首词)。此诗表达了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全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朦胧中又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是情诗中的佳作。同时,全诗语意双关,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缥缈的,意象之间又有意省略了衔接,显现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练,使人咀嚼不尽。后人曾将此诗谱为曲子,广为流传。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花非花》此诗写作时间不详,据王汝弼先生推测,大概是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出任杭州刺史至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卸任苏州刺史这段时间创作。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认为此诗作于长庆三年(823)以前。
翻译注释
翻译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半夜时分到来,天亮以后离去。
来时像春梦一样能有多少时间?去时又好似朝云散尽没有觅处。
注释
(1)花非花:这是作者写的一首杂言体短诗。后人取其句式为词牌,用首句“花非花”为调名。非,不是。
(2)春梦:春夜很短,春梦极言其短。
(3)几多时:多少时间。此指时间短暂。一作“不多时”。
(4)朝云:早晨的云。朝云容易消散,故说“无觅处”。此处又暗用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的典故,隐喻男女欢会。
(5)觅:寻找。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翠翘欹鬓。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睡浓更苦凄风紧。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
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鬒。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花鸭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
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翦横枝,清溪分影,翛然镜空晓。小窗春到。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古苔泪锁霜千点,苍华人共老。料浅雪、黄昏驿路,飞香遗冻草。
行云梦中认琼娘,冰肌瘦,窈窕风前纤缟。残醉醒,屏山外、翠禽声小。寒泉贮、绀壶渐暖,年事对、青灯惊换了。但恐舞、一帘胡蝶,玉龙吹又杳。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花犯·苔梅
古婵娟,苍鬟素靥,盈盈瞰流水。断魂十里。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故山岁晚谁堪寄。琅玕聊自倚。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罗浮梦、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
花岛
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
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
花犯·小石梅花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翠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花朝
百花风雨泪难销,偶逐晴光扑蝶遥。
一半春随残夜醉,却言明日是花朝。
花月痕·第十五回诗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不为别离肠已断,泪痕也满旧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