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再赋海山楼

〔宋代〕陈与义

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

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

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

灭胡猛士今安有,非复当年单父台。

作品简介

《雨中再赋海山楼》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登山楼后的视野开阔,营造了一种忧伤国事的悲怆气氛;颔联写登楼所见的景象,但景语含情,飘摇的风雨象征国破家亡之后的悲痛和哀恨;颈联是写诗人登楼后的感慨,也是诗人对时局的忧思;尾联用典,希望能够有勇士复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全诗气象浑厚,笔力遒健。

创作背景

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诗人随同流亡的士人一起南下,绍兴元年(1131年)春流寓至岭南,历时五年,其间辗转流徙于今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诗人在广东期间,写了不少怀念故国、哀伤国难的诗,《雨中再赋海山楼》此诗就是其中之一。

翻译注释

翻译

百尺长的栏干横立在海边,一生的抱负与山一样高远。

岸边与天上云彩倒映在水里,楼上的春色随着春而到来。

激昂慷慨写诗反而产生怨恨,徘徊畅吟诗赋却感悲哀。

灭胡的英雄们如今何在,再也不是当年的单父台。

注释

(1)阑干:即栏杆,这里代指海山楼。

(2)横海立:面对大海丽立。

(3)襟抱:胸怀、抱负。

(4)与山开:向山开,谓面向山海发抒其怀抱。与:犹向、对。

(5)天影:天光云影。

(6)春容:犹春色,春天的景象。

(7)舒啸:此指舒缓的吟咏。

(8)安有:一本作“安在”。

(9)单父台:不详在何地。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唐书》谓单父古邑属宋州(治今河南商丘)。

全文拼音版

zhōngzàihǎishānlóu
bǎichǐlángànhénghǎishēngjīnbàoshānkāi
ànbiāntiānyǐngsuícháolóushàngchūnróngdàilái
kāngkǎishīháihènpáihuáishūxiàoquèshēngāi
mièměngshìjīnānyǒufēidāngniándāntái

作者介绍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南渡后,召为兵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知制诰,官至参知政事。以诗著名,原属江西诗派。宋室南渡后,诗风有了明显转变,由描写个人生活情趣转而抒发爱国思想,由清新明净趋向沉郁悲壮。亦工词,其词意境与诗相近,有清婉奇丽的特点,而豪放处又接近苏轼。有《简斋集》《无住词》。

陈与义的诗

相关推荐

雨不绝

〔唐代〕杜甫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雨中花·指点虚无征路

〔宋代〕秦观

指点虚无征路,醉乘斑虬,远访西极。正天风吹落,满空寒白。玉女明星迎笑,何苦自淹尘域?正火轮飞上,雾卷烟开,洞观玉碧。

重重观阁,横枕鳌峰,水面倒衔苍石。随处有寄香幽火,杳然难测。好是蟠桃熟后,阿环偷报消息。在青天碧海,一枝难遇,占取春色。

雨中花慢·邃院重帘何处

〔宋代〕苏轼

邃院重帘何处,惹得多情,愁对风光。睡起酒阑花谢,蝶乱蜂忙。今夜何人,吹笙北岭,待月西厢。空怅望处,一株红杏,斜倚低墙。

羞颜易变,傍人先觉,到处被着猜防。谁信道,些儿恩爱。无限凄凉。好事若无间阻,幽欢却是寻常。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尝。

雨夜感怀

〔唐代〕韦应物

微雨洒高林,尘埃自萧散。

耿耿心未平,沈沈夜方半。

独惊长簟冷,遽觉愁鬓换。

谁能当此夕,不有盈襟叹。

雨雪曲

〔南北朝〕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雨后秋凉

〔唐代〕白居易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

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

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

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

雨中花·夜行船

〔宋代〕苏轼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馀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雨窗

〔清代〕妙信

云暝虚窗静,新篁别有情。

烟云清古壁,风雨壮江声。

有癖酬山水,偷闲断送迎。

萧疏且高卧,无意问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