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墓看梅

〔清代〕德元

谢却兰桡信杖藜,千峰盘磴入花畦。

晴云度影迷三径,暗水流香冷一溪。

僧寺多藏深树里,人家半在夕阳西。

登临更上朝元阁,满壁苔痕没旧题。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谢却兰桡信杖藜,千峰盘磴入花畦。

辞去乘船的便利,拄着藜杖随意行走,千峰环绕的盘旋石径通向繁花似锦的菜畦。

晴云度影迷三径,暗水流香冷一溪。

晴日白云飘过,光影迷离遮蔽了曲折小径;暗水流淌着花香,清冷了整条溪涧。

僧寺多藏深树里,人家半在夕阳西。

僧寺大多隐藏在茂密的树林深处,人家一半坐落在夕阳西下的余晖之中。

登临更上朝元阁,满壁苔痕没旧题。

登高后又登上朝元阁,只见满壁苔痕斑驳,早已掩盖了旧日的题字。

注释

(1)兰桡:兰为兰舟、木兰舟;桡为船桨。合用仍指船。

(2)磴:石梯,石阶。

(3)花畦:犹言花地,指梅树林。

(4)三径:本指庭院,家园。

(5)人家半在夕阳西:谓村落人家有一半在西面山下。

(6)朝元阁:玄墓山上一座楼阁。

(7)没:掩没,覆盖。

(8)旧题:以前的人题写的诗文。

玄墓看梅拼音版

xuánkànméi
xièquèlánráoxìnzhàngqiānfēngpándènghuā
qíngyúnyǐngsānjìngànshuǐliúxiānglěng
sēngduōcángshēnshùrénjiābànzàiyáng西
dēnglíngèngshàngcháoyuánmǎntáihénjiù

作品简介

《玄墓看梅》是清代诗僧德元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苏州玄墓山探梅为题材,首联“谢却兰桡”点明弃舟登山,“千峰盘磴”写山势迂回;颔联“晴云度影”与“暗水流香”构成光影交织、明暗相衬的意境,尤以“流香冷一溪”暗写梅香随溪水弥漫的玄妙;颈联以“僧寺藏深”“人家半西”点缀人文景观,深化幽深古朴的山水画卷;尾联登阁见苔痕湮没旧题,于时空交错中寄寓沧桑之感。全诗笔致清冷,意境幽邃,在探梅主题中注入禅意哲思,堪称清代山水诗中的逸品。

作者介绍

德元(?—?),字讷园,清朝初年江南吴中诗僧。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卒年与俗姓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1665年前后在世。长于诗,五七言皆备。诗风清俊潇洒,秀逸灵动,颇有意境与韵味,当时诗名甚盛。有《来鹤庵诗草》。德元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召南·采蘩

〔先秦〕诗经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踏莎美人·清明

〔清代〕纳兰性德

拾翠归迟,踏春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樱桃花谢已清明,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浅黛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其他恨。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

唐多令·寒食

〔明代〕陈子龙

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五更风雨断遥岑。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宫人斜外柳阴阴。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

鹊桥仙·绣衾初展

〔近代〕王国维

绣衾初展,银红旋剔,不尽灯前欢语。人间岁岁似今宵,便胜却、貂蝉无数。

霎时送远,经年怨别,镜里朱颜难驻。封侯觅得也寻常,何况是、封侯无据。

七谏·初放

〔两汉〕东方朔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言语讷涩兮,又无强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

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

高山崔巍兮,流水汤汤。

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坑。

块兮鞠,当道宿。

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

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

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后已。

咏雾

〔唐代〕苏味道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