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

〔南北朝〕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头上戴着华丽的彩带与镶金首饰,罗衣飘飘垂在绿色的水面。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夏日盛装的少女啊,你到哪儿去?她是要乘舟去江南采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想把暗示爱怜心意的莲子寄给你,辽西三千里,路远道阻无机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只愿你早日凯旋归,趁这美好的荷花还艳丽澄鲜。

注释

(1)锦带:锦制的衣带。

(2)杂花钿:杂饰着花钿。花钿,用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饰物。

(3)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4)子:你,指采莲女子。

(5)江南莲: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6)辽西:指辽河以西的地区,今辽宁的西部。此指丈夫征戍之地。

(7)无因缘:没有机会。

(8)旋返:回还,回归。

(9)及此:趁此。

(10)荷花鲜:字面是指荷花的鲜艳美丽,实际是用来比喻女子的青春美貌。

采莲曲拼音版

cǎilián
jǐndàihuādiànluóchuí绿chuān
wènjīnchūcǎijiāngnánlián
liáo西sānqiānyīnyuán
yuànjūnzǎoxuánfǎnhuāxiān

作品简介

《采莲曲》是南朝梁诗人吴均创作的的一首乐府诗,是《拟古四首》中的第三首。此诗前二句勾勒出思妇的形象,让读者从美的装扮想象出美的人;接着二句设问过渡,巧妙地将笔触从采莲女转向采莲女的怀人;之后二句暗示采莲女的丈夫在遥远的边地,二人音息难通;最后二句直接抒情,写采莲女盼望夫君早日归来。全诗短小厚实,纯用白描手法,描写角度虽几经改换,表现了多次顿挫,却极为自然,毫不生硬,显示了曲折多变的艺术手法。

创作背景

就内容而言,此诗用自叙的口吻写出了思妇对在远方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忠贞的爱恋,也抒发了思妇对青春难留的无限感慨,大概是诗人代思妇立言之作,《采莲曲》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作者介绍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出身寒微,自幼聪慧好学。其文体清拔古朴,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尤以山水小品书札闻名,如《与朱元思书》,描绘浙西山水,清新秀逸,是南朝骈文佳作。亦擅诗,多咏边塞与山水。曾奉诏撰《通史》,未成而卒。另著有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吴均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采莲曲

〔南北朝〕萧绎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

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

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叶滑不留涎,心忙无暇熏。

千春谁与乐?唯有妾随君。

采莲曲

〔南北朝〕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采莲曲·秋江岸边莲子多

〔唐代〕张籍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并船歌。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

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

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

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阿谁家住远。

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