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是南朝梁诗人吴均创作的的一首乐府诗,是《拟古四首》中的第三首。此诗前二句勾勒出思妇的形象,让读者从美的装扮想象出美的人;接着二句设问过渡,巧妙地将笔触从采莲女转向采莲女的怀人;之后二句暗示采莲女的丈夫在遥远的边地,二人音息难通;最后二句直接抒情,写采莲女盼望夫君早日归来。全诗短小厚实,纯用白描手法,描写角度虽几经改换,表现了多次顿挫,却极为自然,毫不生硬,显示了曲折多变的艺术手法。
采莲曲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就内容而言,此诗用自叙的口吻写出了思妇对在远方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忠贞的爱恋,也抒发了思妇对青春难留的无限感慨,大概是诗人代思妇立言之作,《采莲曲》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翻译注释
翻译
头上戴着华丽的彩带与镶金首饰,罗衣飘飘垂在绿色的水面。
夏日盛装的少女啊,你到哪儿去?她是要乘舟去江南采莲。
想把暗示爱怜心意的莲子寄给你,辽西三千里,路远道阻无机缘。
只愿你早日凯旋归,趁这美好的荷花还艳丽澄鲜。
注释
(1)锦带:锦制的衣带。
(2)杂花钿:杂饰着花钿。花钿,用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饰物。
(3)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4)子:你,指采莲女子。
(5)江南莲: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6)辽西:指辽河以西的地区,今辽宁的西部。此指丈夫征戍之地。
(7)无因缘:没有机会。
(8)旋返:回还,回归。
(9)及此:趁此。
(10)荷花鲜:字面是指荷花的鲜艳美丽,实际是用来比喻女子的青春美貌。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吴均的诗
相关推荐
采薇歌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采莲曲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彭浪矶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采菱行
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
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
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
长鬟弱袂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
笑语哇咬顾晚晖,蓼花缘岸扣舷归。
归来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
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
携觞荐芰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
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
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
采桑子·秋怨
辘轤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采莲曲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
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
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叶滑不留涎,心忙无暇熏。
千春谁与乐?唯有妾随君。
采桑子·小堂深静无人到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