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魏晋〕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作品简介

《杂诗》是西晋诗人左思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是作者于冷落处境中的心境写照。此诗前四句描写秋景,以时令物候变化,表现时光流逝,寄寓对人生的感叹;中间四句由泛写秋景而转入写诗人所处的特定生活环境,表现诗人精神上的沉重抑郁之感;最后四句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感慨。此诗语言质朴,凝练含蓄;造语遒劲有力。

创作背景

《杂诗》此诗是左思晚年所作。《文选》注“冲于时贾充征为记室,不就,因感人年老,故作此诗”。诗人晚年理想破灭之后,回顾一生,顿生悲凉慷慨之感,遂作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秋风是那么的凛冽,白露凝结成了晨霜。

原本柔软的枝条一天天变硬,绿叶也一天天变黄。

明月从云边露出,洒下皎洁的月光。

打开轩窗面对前庭,早晨飞翔的大雁嗷嗷叫唤。

崇高的志向局促于四海,只能孤独的守在空堂。

少壮不能长存,倏忽之间已经衰老,时常激愤感叹。

注释

(1)冽冽:寒冷的样子。

(2)露为朝霜:露凝结为霜。

(3)柔条:柔弱的枝条。

(4)旦夕劲:日夜生长得越来越坚劲。

(5)日夜黄:叶经霜而渐黄。

(6)云崖:云际。

(7)皦皦:白净的样子。

(8)流素光:月光。

(9)披轩:开窗。

(10)嗷嗷:众鸟叫声。

(11)高志:高尚的志向。

(12)局四海:四海虽大仍感到局促。

(13)块然:孤独的样子。

(14)壮齿:少年。

(15)不恒居:不常驻。

(16)岁暮:即暮年。

(17)慨慷:感伤之意。

全文拼音版

shī
qiūfēnglièlièbáiwèicháoshuāng
róutiáodànjìn绿huáng
míngyuèchūyúnjiǎojiǎoliúguāng
xuānlínqiántíngáoáochényànxiáng
gāozhìhǎikuàiránshǒukōngtáng
zhuàng齿chǐhéngsuìchángkǎikāng

作者介绍

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相关推荐

杂诗十二首·其五

〔魏晋〕陶渊明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杂诗七首·其一

〔两汉〕曹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杂诗四首·其四

〔清代〕王夫之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

飞将不见期,萧条阴北征。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杂诗十二首·其九

〔魏晋〕陶渊明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泛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昴,势翳西山颠。

萧条隔天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杂诗七首·其七

〔两汉〕曹植

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

闲房何寂寥,绿草被阶庭。

空穴自生风,百鸟翩南征。

春思安可忘,忧戚与君并。

佳人在远道,妾身单且茕。

欢会难再遇,兰芝不重荣。

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

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

赍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

傥终顾眄恩,永副我中情。

杂诗十二首·其三

〔魏晋〕陶渊明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叁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杂诗十二首·其四

〔魏晋〕陶渊明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杂诗十二首·其十

〔魏晋〕陶渊明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沉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庭宇翳馀木,倏忽日月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