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是南北朝文学家谢灵运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写的是作者由南山往北山经过巫湖时所见的自然美景。
作者先述纪行,继写景物,后归情理。多用偶句,每两句为一顿挫,表现出一种凝炼繁复的姿致。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从不同的角度向读者展示着大自然的美。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是南北朝文学家谢灵运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写的是作者由南山往北山经过巫湖时所见的自然美景。
作者先述纪行,继写景物,后归情理。多用偶句,每两句为一顿挫,表现出一种凝炼繁复的姿致。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从不同的角度向读者展示着大自然的美。
宋文帝元嘉二年(425年)春,谢灵运自南山新居经过巫湖返回北山故宅,一路之上,游山玩水,颇有感受,于是写下了《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这首诗。
清晨出发于南山岩崖,傍晚歇息在北山顶峰。
离船眺望远处的沙洲,拄杖倚靠丰茂的青松。
盘山的小径蜿蜒幽深,圆圆的小洲晶莹空明。
俯视可见高树的梢头,举首聆听深谷的水声。
巨石横谷使涧水分流,密林遮断路径的去向。
春雨普降催万物萌动,草木滋长正葱葱茏茏。
初生的丛竹包裹绿皮,新绿的蒲草紫花待放。
海鸥嬉戏于春日水岸,天鸡弃羽于和煦暖风。
与万物同化心无厌倦,观照物象而悄然移情。
不惜古人隐逸去久远,只恨今人情志不与同。
独游违我真情而慨叹,赏乐废止玄理谁能通。
(1)南山:指今浙江省嵊州市西北的突山、石门山一带。
(2)北山:相对南山而言,指今浙江省上虞市南的东山一带。
(3)瞻:往前或往上看。
(4)眺:远望。
(5)阳崖:指南山。古时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所以称南山为阳崖。
(6)景:日光,这里指太阳。
(7)憩:休息。
(8)阴峰:北山。
(9)迥:远。
(10)渚:水中的小块陆地,也称洲。
(11)停策:止步的意思。策,手杖。
(12)窈窕:细长曲折的样子。
(13)玲珑:澄明闪光的样子,形容小洲在天光水色辉映中的状态。
(14)杪:树梢。
(15)淙:流水声。
(16)蹊:小路。
(17)解作:雷雨大作。
(18)丰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19)篁:竹子。
(20)苞:包裹。
(21)箨:竹笋一层层的外皮。
(22)新蒲:新生的蒲草。蒲,即菖蒲,生于水边,有香气,根可入药。
(23)紫茸:初生的蒲叶呈紫色,所以称紫茸。茸,初生的草。
(24)海鸥:一名江鸥,水鸟名,随潮水上下翻飞。
(25)天鸡:鸟名,丹鸡。
(26)抚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到自然万物之中,并与之融为一体;万物有盛衰荣枯的变化,自己也就随之而产生喜怒哀乐。
(27)心无厌:面对美好的自然万物,总是看不够。厌,满足。
(28)览物:观赏景物。
(29)眷:留恋。
(30)弥:更。
(31)去人:隐逸之人。
(32)赏废:赏心之事废止,也就是说,再也不能与好友欢会言笑了。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樽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
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
冽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
枯枝时飞扬。身体忽迁移。
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
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
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
遥遥山上亭,皎皎云间星。
远望使心怀,游子恋所生。
驱车出北门,遥望河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