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松道中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晁补之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都是先写景后抒情,第二首写行程中所见之景,抒发了羁旅思乡之情。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天刚破晓,船又起航,秋雨霏霏,风声萧萧;江南水乡满是随风飘荡的落叶。
天气寒冷,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一直向南飞去;一年将尽,旅程仍是漫长没有尽头。
鸟儿们跟在船只后,有时船身猛一倒退,便急急地避了开去;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便惊得鱼儿四散开去。
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我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
注释
(1)萧萧:形容风声。
(2)岁晚:年末。
(3)枫桥:桥名,在苏州城阊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桥”,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而得名“枫桥”。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
风起洲渚寒,云上日无辉。
连山眇烟雾,长波迥难依。
旅鴈方南过,浮客未西归。
已经江海别,复与亲眷违。
奔景易有穷,离袖安可挥。
欢觞为悲酌,歌服成泣衣。
温念终不渝,藻志远存追。
役人多牵滞,顾路惭奋飞。
昧心附远翰,炯言藏佩韦。
吴山青·金璞明
金璞明,玉璞明,小小杯罥翠袖擎。满将春色盛。
仙佩鸣,玉佩鸣,雪月花中过洞庭。此时人独清。
吴宫词
苏台月冷夜乌栖,饮罢吴王醉似泥。
别有深恩酬不得,向君歌舞背君啼。
吴江
平波渺渺烟苍苍,菰蒲才熟杨柳黄。
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
吴门道中二首·其二
一点炊烟竹里村,人家深闭雨中门。
数声好鸟不知处,千丈藤罗古木昏。
吴兴杂诗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吴山图记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吴城览古
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
吴声子夜歌
净扫黄金阶,飞霜皓如雪。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