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帕三绝句·其三》是曹雪芹为林黛玉题写的组诗终章,以"湘妃竹泪"的典故将个人悲情升华为神话意境。首句"彩线难收面上珠"以珠喻泪,暗喻情泪珍贵却不可收拾;次句"湘江旧迹"借娥皇女英泪染湘竹的传说,将黛玉泪水与上古神话相连。后两句"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以潇湘馆的实景竹影作结,虚实相生间完成"还泪"神话的现实投射。全诗在泪珠、湘竹、香痕的意象叠加中,构建起贯穿三首的"泪尽而逝"悲剧预言。
题帕三绝句·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题帕三绝句·其三》此诗与前两首共同构成《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题帕三绝,标志着宝黛爱情的重要转折。在收到宝玉旧帕后,黛玉从"泪空垂"(其一)到"任斑痕"(其二)最终抵达"湘江旧迹"的宿命认知。诗中"湘江"明指舜妃泣竹典故,暗合黛玉"潇湘妃子"别号;"千竿竹"既是潇湘馆实景,又是泪痕的见证者。曹雪芹在此将"绛珠还泪"的神话预设(第一回)与现实情节完美扣合,通过竹泪同痕的意象,预示黛玉最终"泪尽夭亡"的结局。
翻译注释
翻译
彩线难以穿收起我脸上的泪珠,古典湘妃泪染斑竹的旧事已经模糊。
如今我的窗前也有千竿翠竹,不知它们是否已经染上了我的泪珠?
注释
(1)彩线难收:难用彩线串起来的意思。
(2)湘江旧迹:旧传娥皇、女英哭舜的泪迹。《述异记》:“舜南巡,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都嫁给舜为妃)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文为之斑斑然。”亦见于晋人张华《博物志》。湖南湘江一带特产一种斑竹,上有天然的紫褐色斑点如血泪痕,相传是二妃泪水染成,又称湘妃竹。后两句即用其意。
(3)不识:未知。
(4)香痕:指泪痕。
(5)渍也无:沾上了没有。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曹雪芹的诗
相关推荐
题齐安壁
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薰。
梅残数点雪,麦涨一川云。
题花山寺壁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题君山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题苜蓿峰寄家人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题饶州酒务厅屏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傍人应不解,仗藜携酒看芝山。
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
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而旁围。
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
题笼鹤
经旬不饮酒,踰月未闻歌。
岂是风情少,其如尘事多。
虎丘惭客问,娃馆妒人过。
莫笑笼中鹤,相看去几何。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沉怀丹丘志,冲赏归寂寞。
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
夤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
凭雷蹑天窗,弄景憩霞阁。
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
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
故人契嵩颍,高义炳丹雘。
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
自矜林湍好,不羡朝市乐。
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
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
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