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帕三绝句·其三

〔清代〕曹雪芹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作品简介

《题帕三绝句·其三》是曹雪芹为林黛玉题写的组诗终章,以"湘妃竹泪"的典故将个人悲情升华为神话意境。首句"彩线难收面上珠"以珠喻泪,暗喻情泪珍贵却不可收拾;次句"湘江旧迹"借娥皇女英泪染湘竹的传说,将黛玉泪水与上古神话相连。后两句"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以潇湘馆的实景竹影作结,虚实相生间完成"还泪"神话的现实投射。全诗在泪珠、湘竹、香痕的意象叠加中,构建起贯穿三首的"泪尽而逝"悲剧预言。

创作背景

《题帕三绝句·其三》此诗与前两首共同构成《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题帕三绝,标志着宝黛爱情的重要转折。在收到宝玉旧帕后,黛玉从"泪空垂"(其一)到"任斑痕"(其二)最终抵达"湘江旧迹"的宿命认知。诗中"湘江"明指舜妃泣竹典故,暗合黛玉"潇湘妃子"别号;"千竿竹"既是潇湘馆实景,又是泪痕的见证者。曹雪芹在此将"绛珠还泪"的神话预设(第一回)与现实情节完美扣合,通过竹泪同痕的意象,预示黛玉最终"泪尽夭亡"的结局。

翻译注释

翻译

彩线难以穿收起我脸上的泪珠,古典湘妃泪染斑竹的旧事已经模糊。

如今我的窗前也有千竿翠竹,不知它们是否已经染上了我的泪珠?

注释

(1)彩线难收:难用彩线串起来的意思。

(2)湘江旧迹:旧传娥皇、女英哭舜的泪迹。《述异记》:“舜南巡,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都嫁给舜为妃)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文为之斑斑然。”亦见于晋人张华《博物志》。湖南湘江一带特产一种斑竹,上有天然的紫褐色斑点如血泪痕,相传是二妃泪水染成,又称湘妃竹。后两句即用其意。

(3)不识:未知。

(4)香痕:指泪痕。

(5)渍也无:沾上了没有。

全文拼音版

sānjué··sān
cǎi线xiànnánshōumiànshàngzhūxiāngjiāngjiù
chuāngqiányòuqiān竿gānzhúshíxiānghén

作者介绍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伟大的小说家,祖籍辽阳,生于南京。出身显赫的江宁织造曹家,幼年经历家族衰败,晚年贫居北京西郊。以毕生心血创作《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展现封建社会的广阔画卷,塑造了宝玉、黛玉等经典形象。作品“字字看来皆是血”,融诗、词、曲、赋于一体,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曹雪芹的诗

相关推荐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唐代〕李商隐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题笼鹤

〔唐代〕白居易

经旬不饮酒,踰月未闻歌。

岂是风情少,其如尘事多。

虎丘惭客问,娃馆妒人过。

莫笑笼中鹤,相看去几何。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唐代〕李白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沉怀丹丘志,冲赏归寂寞。

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

夤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

凭雷蹑天窗,弄景憩霞阁。

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

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

故人契嵩颍,高义炳丹雘。

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

自矜林湍好,不羡朝市乐。

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

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

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