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使者

〔唐代〕李贺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

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

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

作品简介

《昆仑使者》是唐朝诗人李贺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前四句说汉武帝盼望的昆仑使者毫无消息,而他自己却早已死了;金盘中虽有玉露淋漓,却收不到茫茫元气。后四句说武帝墓前的石麒麟和石虬龙肢体都已裂残,最使人感到可悲的就是明月之下,万事全无着落,只留下孤寂的陵墓而已。作者以此表明汉武帝征服万国的雄心及希求长生的妄想都成了泡影,后来者当引以为鉴戒。

创作背景

《昆仑使者》是李贺以反对求仙为主题的诗歌中的一首。当时的唐宪宗李纯妄想长生,听信和重用一些道人方士。想学汉武帝一样派遣使臣出使昆仑,开通西域,广求珍异,期冀长生。李贺则运用借古喻今的手法创作出这首诗,实际上是为了对李纯的讽刺和劝解。

翻译注释

翻译

西王母的神鸟,还没带回长生的信息,茂陵的烟树却已深染愁色。

宫中的金盘仍在承接玉露,但茫茫的元气却收取不得。

墓道上的石兽,背上早生裂纹,石雕虬龙的鳞片多半残缺。

让天下人伤心的不是别处,是陵墓上长夜高悬的明月。

注释

(1)昆仑使者:指为西王母当信使的青鸟。《山海经·海内北经》载,西王母居昆仑山,有三只青鸟为她取食传信。又据《汉武故事》,西王母遣使见汉武帝,约期相会,武帝曾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药。

(2)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县。

(3)烟树:云雾笼罩的繁茂树木,

(4)愁色:凄愁暗淡的气氛。

(5)金盘玉露:汉武帝晚年迷信神仙,在长安的宫中筑台,上铸一尊金钢仙人,手捧铜盘,用以承接露水。按迷信说法,这种露水掺和玉屑服用,可以长生。

(6)淋漓:指露珠沾湿或流滴的样子。

(7)元气:指天地间之精气。方士认为服吸它可长生不老。

(8)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珍异祥瑞之兽。这里指陵墓前的石麒麟。

(9)虬龙:这里指寝殿丹漆柱上雕刻的龙。虬:传说中的无角龙。

(10)万国:即九州。指中国各地。

(11)中天:天中,指茂陵上空。

全文拼音版

kūnlún使shǐzhě
kūnlún使shǐzhěxiāomàolíngyānshùshēngchóu
jīnpánlínyuánmángmángshōu
línbèishàngshíwénlièqiúlónglínxiàhóngzhīzhé
chùpiānshāngwànguóxīnzhōngtiānjiǔgāomíngyuè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世称“诗鬼”。其诗想象奇诡,语言秾丽,善用神话典故,开创“长吉体”,代表作《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充满幻魅色彩。因避父讳不得应进士试,终身落魄,27岁英年早逝。诗中常流露生命短促之悲,风格独树一帜,对晚唐李商隐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昆阳望海

〔明代〕杨慎

昆明波涛南纪雄,金碧滉漾银河通。

平吞万里象马国,直下千尺蛟龙宫。

天外烟峦分点缀,云中海树入空濛。

乘槎破浪非吾事,已斩鱼竿狎钓翁。

念奴娇·昆仑

〔近代〕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唐代〕罗隐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唐代〕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贺新郎·赠苏昆生

〔清代〕陈维崧

吴苑春如绣。笑野老、花颠酒恼,百无不有。沦落半生知己少,除却吹箫屠狗。算此外、谁欤吾友。忽听一声河满子,也非关、泪湿青衫透。是鹃血,凝罗袖。

武昌万叠戈船吼。记当日、征帆一片,乱遮樊口。隐隐柁楼歌吹响,月下六军搔首。正乌鹊、南飞时候。今日华清风景换,剩凄凉、鹤发开元叟。我亦是,中年后。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唐代〕宋之问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