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南楼》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出色地描绘了武昌的繁华的都市风光。此诗前三联写中秋之夜所见南楼及江、城形胜;尾联抒发思乡归隐之情。此诗多用典故,化而不露,气势亦较为遒壮,语言清丽,风格温婉,意境超脱。
鄂州南楼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六月,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作为封建王朝的高级官吏,被委任“知成都府”、“权四川制置使”,诉江经武汉去四川,两年之后,卸任回临安,又经过武汉,当时正赶上中秋节,登上武昌南楼写下了《鄂州南楼》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是谁在中秋的夜晚吹奏着玉笛?黄鹤飞回时不会认不得旧游之地。
汉阳花树依然多情地横布在长江北岸,江水默默地环拥在南楼楼底。
夜已深街市仍旧灯火通明照亮天空。舳船罗列,月光摇曳在旗帜的倒影里。
真好笑呵,我这鲈鱼乡里的钓鱼翁,竟然因为武昌鱼好吃,就滞留在此地!
注释
(1)汉树:汉阳的云树。
(2)蜀江:指长江。
(3)烛天:灯火照彻天空。
(4)摇月旌旗万里舟:形容船舰之多,旌旗把月光搅动了。
(5)鲈乡:莼鲈乡,张翰见秋风起,而思故乡吴中菇菜(茭白)、莼羹、鲈鱼脍,即弃官南归。作者是吴郡人,故云。
(6)垂钓手:作者自谓。
(7)武昌鱼:盛产樊口。即樊口鳊鱼。又称“缩项编”。吴主孙皓从建业(南京)迁都武昌(今鄂州市),陆凯上疏切谏,引用《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作者亦引此以自嘲未得归隐。
(8)淹留:停留,久留。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范成大的诗
相关推荐
平甫见招不欲往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裁春衫寻芳。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几度因风残絮,照花斜阳。谁念我,今无裳?自少年、消磨疏狂。但听雨挑灯,攲床病酒,多梦睡时妆。
飞花去,良宵长。有丝阑旧曲,金谱新腔。最恨湘云人散,楚兰魂伤。身是客、愁为乡。算玉箫、犹逢韦郎。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
赠渔父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
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送人游岭南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八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游黄山
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
嵩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谒老君庙
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