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明光宫。
汉朝的大将雄才大略,归来时在明光宫拜见皇帝。
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
皇帝亲自为将军行至皇城的一对阙楼下,千官也设宴为将军送行。
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
发誓不愿生活在安逸的宅第里,而要去长城镇守边关。
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
像卫青、霍去病一样建功,朝廷里像贰师将军那样的功劳排不上号。
赵魏燕韩多劲卒,关西侠少何咆勃。
赵、魏、燕、韩这些地方多有精壮的士兵,关西的少年侠客怒色咆哮。
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
只是听说过尝胆报仇的故事,刮骨疗毒也不曾妨碍喝酒。
画戟雕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
画戟雕戈映出的太阳光发着寒气,旌旗相连,旗尾的垂旒埋没在黄尘中。
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
连击的鼓声远远翻动着沙漠的波浪,吹奏笳笛扰乱了天山的月光。
麒麟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
绣着麒麟的锦带上佩戴着精致的吴钩,迅疾的青骊马跳跃过紫骝马。
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
拔剑出鞘已经斩断自称为天骄的匈奴人的臂膀,归来的鞍马上一起用月支王的头颅饮酒。
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
汉兵大声呼啸着以一当百,胡虏的骑兵互相看着哭丧着脸满面愁容。
教战虽令赴汤火,终知上将先伐谋。
教习战斗虽然要求将士们赴汤蹈火,但最终优异的将领总是先以谋略战胜敌人。
注释
(1)燕支:山名,即焉支山,又作胭脂山。本匈奴地。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绵延于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
(2)明光宫:汉宫名。此处泛指宫殿。《三辅黄图·甘泉宫》:“武帝求仙起明光宫,发燕赵美女二千人充之。”
(3)万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
(4)亲推:帝王亲自为出征将帅推车的一种礼节。
(5)双阙: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
(6)五陵:西汉高祖、惠帝、景帝、武帝、昭帝的陵园。均在渭水北岸(今陕西咸阳)附近。
(7)卫霍: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曾多次征伐匈奴,立下赫赫战功。
(8)骑将:骑兵将领。
(9)贰师:汉贰师将军李广利,两次征伐大宛,一次大败,一次攻克大宛。
(10)尝胆: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事载《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句,通“勾”)吴王俘获勾践后先奴役勾践一段时间,后将勾践放归。勾践归越后时时不忘报仇:“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1)刮骨:用刀刮除骨上的药毒以治创伤。事载《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鏃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后用为形容精神坚强的典故。
(12)旆:古代旌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特指镶在旌旗边幅的旗饰,引申义常用来泛指旌旗。
(13)麒麟锦带:绣有神兽麒麟的锦带。
(14)吴钩:钩,兵器,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吴钩。有春秋时吴人,杀了自己的儿子,以儿子的血涂在金属上,铸成钩,进献吴王以求重赏。后常以吴钩指宝贵的兵器。
(15)飒沓:迅疾貌。
(16)青骊:毛色青黑相杂的骏马。
(17)紫骝:古骏马名。《南史·羊侃传》:“帝因赐侃河南国紫骝,令试之。侃执槊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
(18)天骄:汉时匈奴用以自称。后亦泛称强盛的边地少数民族或其首领。
(19)月支头:月支即月氏。秦汉时期活跃在敦煌、祁连山一带的部落。匈奴冒顿单于在公元前174年前后,派右贤王领兵西征,击败月氏,杀月氏王,以其头骨制成饮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