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曲》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含蓄地道出男方在战乱中死去,人天永隔,女方从此坠入绝望的相思。全诗娓娓叙来,缠绵悱恻,用笔婉曲,抒情浓烈,触景生情,情真意切。
西楼曲
游丝落絮春漫漫,西楼晓晴花作团。
楼中少妇弄瑶瑟,一曲未终坐长叹。
去年与郎西入关,春风浩荡随金鞍。
今年匹马妾东还,零落芙蓉秋水寒。
并刀不剪东流水,湘竹年年泪痕紫。
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重城车马红尘起,干鹊无端为谁喜?
镜中独语人不知,欲插花枝泪如洗。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西楼曲》该诗是诗人晚年创作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该诗的体式(歌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很多见,有悠久而且优良的传统,汉代《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是歌行体的代表作,而这首诗正是在这种传统风格的影响下写的。金亡后,诗人绝意功名,以遗臣自居,隐居不仕,该诗就是他晚年居住在东平时的心情状态。该诗当有本事,唯不可考而已。
翻译注释
翻译
空中飘荡着游丝柳絮,融和的春色漫漫无边,西楼的拂晓晴空明朗,一丛丛鲜花成簇成团。
楼中的少妇调弄着瑶瑟,一曲未终便凄然长叹。
遥想去年我伴着情郎,雀跃着向西进入潼关,和煦的春风浩浩荡荡,一路伴随着华丽的马鞍。
今年却只剩单人匹马,满怀着忧愁我黯然东还,秋风凋落了荷花的蕊瓣,深秋的碧水一片惨寒。
并州的剪刀锋利无比,剪不断的哀愁恰似东流水,湘妃竹年复一年,溅上的泪痕点点红紫。
海枯石烂永不分离的鸳鸯,只应是双双同飞双双共死。
只见那城里车马欢驰,喧嚣的红尘四处扬起,喜鹊在树上喳喳连声,无来由替谁这么欢喜?
我对着镜中独自诉说,没人能知道我的心事,正要往头上插上花枝,骤然间不禁悲泪如洗。
注释
(1)西楼曲:为作者即事名篇的乐府新题。
(2)游丝:蜘蛛或其它昆虫吐的丝,因为飘荡在空中,故称为游丝。
(3)落絮:飘落的柳絮杨花。
(4)漫漫:广阔无边的样子。
(5)花作团:谓春花盛开,集束如团。
(6)瑶瑟:名贵的瑟。瑟:古代弹拨乐器。
(7)坐:副词,表示便、就、顿时等意思。
(8)入关:指进入关中地区。关:指潼关,是古代关中与中原地区间的重要关隘。
(9)金鞍:华贵的马具,代指名马。
(10)芙蓉:荷花。
(11)并刀不剪东流水:谓并刀虽锋利,却剪不断绵长如流水的相思。该句化用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成句。并刀,古代并州(今山西太原)生产的刀剪,以锋利著称。东流水,比喻少妇的忧愁。
(12)湘竹:湘妃竹,亦称斑竹。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二妃娥皇、女英泪洒竹上,成棕色斑纹。这里是借用湘妃竹的典故暗示少妇的丈夫客死他乡。
(13)合:应当,应该。
(14)重城:古代的大城市常有内、外两道城墙相重,因此称为重城。这里指内城。
(15)干鹊:就是喜鹊。因它喜干恶湿,天晴则噪,因此称为干鹊。
(16)无端:没有缘故,没有理由。
(17)镜中独语:谓临镜自言自语。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元好问的诗
相关推荐
西江月·再用前韵戏曹子方
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凭将草木记吴风。继取相如云梦。
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知君却是为情秾。怕见此花撩动。
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玉奴最晚嫁东风。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绿阴青子老溪桥。羞见东邻娇小。
西江月·红蓼花繁映月
红蓼花繁映月,黄芦叶乱摇风。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入网大鱼作队,吞钩小鳜成丛。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
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西亭春望
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西江月·咏梅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西江月·坐客见和复次韵
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更看微月转光风。归去香云入梦。
翠袖争浮大白,皂罗半插斜红。灯花零落酒花秾。妙语一时飞动。
西湖念语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
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阵薄伎,聊佐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