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唐代〕白居易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作品简介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闺怨词,以江潮、海水为喻,抒发了女子对负心人的怨恨与深情。词中女子以“江潮”的守信对比情人的失信,以“海水”的深邃反衬相思的更深,语言直白而情感浓烈。全词短短四句,却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对比,深刻展现了爱情中的失望与执着,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情感真挚的特点。

创作背景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其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但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男女之情的诗作。这首《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可能作于其任职地方期间,受民间歌谣影响,以女性口吻写相思之苦。词中“潮有信”暗含对男子薄情的批判,而“海非深”则突显了女子的痴情,反映了唐代社会女性在爱情中的无奈与坚贞。

翻译注释

翻译

问问江潮与海水:什么像郎君的心意,什么又像我的心意?

恨郎君的情意不能像潮水一样来去有定时,思念他的时候才发现海水不够深。

注释

(1)借问:请问的意思。

(2)何似:多么相似。

(3)君情:指男方的感情。

(4)妾:古代女子自称。

(5)相恨:偏义复词,即恨。此句化用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诗意。

全文拼音版

làngtáoshā··jièwènjiāngcháohǎishuǐ
jièwènjiāngcháohǎishuǐjūnqíngqièxīn
xiānghèncháoyǒuxìnxiāngshǐjuéhǎifēishēn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浪淘沙·探春

〔宋代〕苏轼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浪淘沙·灯火雨中船

〔宋代〕吴文英

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离亭春草又秋烟。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

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香断绿苔钱。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

浪淘沙·五岭麦秋残

〔宋代〕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浪淘沙·好恨这风儿

〔宋代〕石孝友

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叵耐风儿!

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船儿若念我孤恓?载取人人篷底睡,感谢风儿!

浪淘沙·夜空似水

〔宋代〕吴文英

夜空似水,横汉静立,银浪声杳。瑶镜奁小。素娥乍起、楼心弄孤照。絮云未巧。梧韵露井,偏借秋早。晴暗多少。怕教彻胆,蟾光见怀抱。

浪迹尚为客,恨满长安千古道。还记暗萤、穿帘街语悄。叹步影归来,人鬓花老。紫箫天渺。又露饮风前,凉堕轻帽。酒杯空、数星横晓。

浪淘沙·令

〔宋代〕贺铸

一叶忽惊秋,分付东流。殷勤为过白苹洲。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

回首恋朋游,迹去心留。歌尘萧散梦云收。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